编程进阶网编程进阶网
  • 基础组成体系
  • 程序编程原理
  • 异常和IO系统
  • 六大设计原则
  • 设计模式导读
  • 创建型设计模式
  • 结构型设计模式
  • 行为型设计模式
  • 设计模式案例
  • 面向对象思想
  • 基础入门
  • 高级进阶
  • JVM虚拟机
  • 数据集合
  • Java面试题
  • C语言入门
  • C综合案例
  • C标准库
  • C语言专栏
  • C++入门
  • C++综合案例
  • C++专栏
  • HTML
  • CSS
  • JavaScript
  • 前端专栏
  • Swift
  • iOS入门
  • 基础入门
  • 开源库解读
  • 性能优化
  • Framework
  • 方案设计
  • 媒体音视频
  • 硬件开发
  • Groovy
  • 常用工具
  • 大厂面试题
  • 综合案例
  • 网络底层
  • Https
  • 网络请求
  • 故障排查
  • 专栏
  • 数组
  • 链表
  • 栈
  • 队列
  • 树
  • 递归
  • 哈希
  • 排序
  • 查找
  • 字符串
  • 其他
  • Bash脚本
  • Linux入门
  • 嵌入式开发
  • 代码规范
  • Markdown
  • 开发理论
  • 开发工具
  • Git管理
  • 百宝箱
  • 开源协议
  • 技术招聘
  • 测试经验
  • 职场提升
  • 技术模版
  • 关于我
  • 目标清单
  • 学习框架
  • 育儿经验
  • 我的专栏
  • 底层能力
  • 读书心得
  • 随笔笔记
  • 职场思考
  • 中华历史
  • 经济学故事
  • 基础组成体系
  • 程序编程原理
  • 异常和IO系统
  • 六大设计原则
  • 设计模式导读
  • 创建型设计模式
  • 结构型设计模式
  • 行为型设计模式
  • 设计模式案例
  • 面向对象思想
  • 基础入门
  • 高级进阶
  • JVM虚拟机
  • 数据集合
  • Java面试题
  • C语言入门
  • C综合案例
  • C标准库
  • C语言专栏
  • C++入门
  • C++综合案例
  • C++专栏
  • HTML
  • CSS
  • JavaScript
  • 前端专栏
  • Swift
  • iOS入门
  • 基础入门
  • 开源库解读
  • 性能优化
  • Framework
  • 方案设计
  • 媒体音视频
  • 硬件开发
  • Groovy
  • 常用工具
  • 大厂面试题
  • 综合案例
  • 网络底层
  • Https
  • 网络请求
  • 故障排查
  • 专栏
  • 数组
  • 链表
  • 栈
  • 队列
  • 树
  • 递归
  • 哈希
  • 排序
  • 查找
  • 字符串
  • 其他
  • Bash脚本
  • Linux入门
  • 嵌入式开发
  • 代码规范
  • Markdown
  • 开发理论
  • 开发工具
  • Git管理
  • 百宝箱
  • 开源协议
  • 技术招聘
  • 测试经验
  • 职场提升
  • 技术模版
  • 关于我
  • 目标清单
  • 学习框架
  • 育儿经验
  • 我的专栏
  • 底层能力
  • 读书心得
  • 随笔笔记
  • 职场思考
  • 中华历史
  • 经济学故事
  • 1.1专栏序言和介绍
  • 1.2需求层次的模型
  • 1.3一起来做个练习
  • 1.4要带上技能地图
  • 1.5经营好自我工作
  • 2.1信息过载怎么办
  • 2.2体系思维很重要
  • 2.3构建知识的体系
  • 2.4结构化思维思考
  • 2.5闭环思维的逻辑
  • 3.1宏观学习的方法
  • 3.2用海绵法找时间
  • 3.3三段分解学什么
  • 3.4学习方法论实践
  • 3.5链式和环式思考
  • 3.6玩和教保证效果
  • 4.1以结果导向计划
  • 4.2目标设立和管理
  • 4.3分解目标要明确
  • 4.4计划的落地策略
  • 4.5结果的检查改进
  • 5.1掌握些做事方法
  • 5.2三种方案设计法
  • 5.3Pdca执行方法
  • 5.4五问根因分析法
  • 5.5五步问题处理法
  • 5.6四维度总结分析
  • 5.7金字塔汇报方法
  • 5.8STAR摸底分析法
  • 5.9阶段复盘方法论
  • 5.10生命线分享游戏
  • 6.1语言底蕴的提升
  • 6.2阅读的持续提升
  • 6.3理解能力的锻炼
  • 6.4沟通能力的演进
  • 6.5演示幻灯片提升
  • 6.6学会高效的提问
  • 6.7公众演讲的提升
  • 6.8做好技术的演讲
  • 7.1职场晋升的规则
  • 7.2提高工作的效率
  • 7.3打工人如何提升

5.2三种方案设计法

目录介绍

  • 01.先来看一个场景
    • 1.1 看一个案例
    • 1.2 如何有理有据
    • 1.3 为何叫3C方案
  • 02.3C方案设计法
  • 03.分为三个阶段
    • 3.1 第一阶段是预研
    • 3.2 第二阶段是讨论
    • 3.3 第三阶段是决策
  • 04.会耽误效率吗
  • 05.对晋升的帮助
  • 06.回顾一下内容

01.先来看一个场景

1.1 看一个案例

  • 在执行阶段,你可能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领导审批或者跨部门同事协作的时候,别人对你的想法提出挑战。
  • 比如你提出了一个方案,其他人针对你的方案提了很多疑问,而这些疑问确实是你在做方案时没有考虑到的;或者有人提出了其它的方案,你一时也无法明确地证明你的方案优于别人的方案。

1.2 如何有理有据

  • 需要有理有据,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你就要设计出有理有据的方案,这样才能让别人更加理解、支持和配合你。那么为了让方案更加完善,可以罗列3种方案对比择优选用。

1.3 为何用3C方案

  • 每次做事的时候都至少设计 3 个方案,然后选择最优的 1 个或者几个方案去执行。这里的 C 代表 Choice,选择。所以,总结出了一个 3C 方案设计法

02.3C方案设计法

  • 应用场景有哪些
    • 3C 方案设计法最典型的应用场景就是基于上一级的 OKR 来制定自己的 OKR。比如你是负责买量的运营人员,你的 Team Leader 基于上一级业务 OKR,分解出运营团队的某个 KR 是“新用户买量 60 万”,现在交给你来负责执行。
    • 你会发现买量的渠道有很多种,包括抖音、快手、头条、百度、QQ 和微信等。不同的渠道用户特性不同,方式不同,投入产出也不同,你不能每个渠道都买一点,而应该聚焦几个效果好的渠道。
    • 但到底哪几个渠道才是好的呢?你不能简单地凭感觉拍脑袋,而应该有理有据地推导出来。具体来说,就是提出不同渠道买量的方案,对比这些方案的优缺点、投入成本和买量效果等。如果最后你判断“抖音买量 50 万”和“百度买量 20 万”这两个方案比较好,那么就把这两个方案作为自己的 KR。
  • 没有行业限制
    • 当然,3C 方案设计法不局限于业务规划和业务方案设计,它也可以用来做技术方案,也可以用来做管理方案;既适合比较重大的事项,也适合日常的判断选择。

03.分为三个阶段

  • 分为三个阶段
    • 3C 方案设计法的使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帮助你完善思考,提升方案的说服力。

3.1 第一阶段是预研

  • 你需要设计出 3~5个备选方案。这个过程会促使你思考多种可能性,避免思维狭隘错过了更好的方案;而研究不同方案的优缺点可以帮助你系统理解某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 你可能并不一定能很快想出3个备选方案,这恰恰说明你对当前的领域或者事情还没有全面的理解和思考,你需要强迫自己一定要想出3个备选方案,这个探索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

3.2 第二阶段是讨论

  • 你需要把备选方案向上级汇报,或者给其他人评审。这个过程会让其他人的信息、观点和疑问输入到你的大脑中,进一步全面完善你对每个方案的优缺点、依赖条件和所需资源的理解。

3.3 第三阶段是决策

  • 你需要挑选出最终的方案。一般来说,如果是互斥的方案,那么选出 1 个最优的落地就行了。比如新招聘的员工表现不太理想,方案 1 是“立即辞退”,方案 2 是“不辞退,加大培养力度”,方案 3 是“延长试用期 1 个月”,你最终只能挑选 1 个方案落地。
  • 如果是可以并行的方案,那么“3 选 2”或“5 选 3”也是可以的,但是不建议“3 选 3”或“5 选 4”,因为这样执行的时候会没有重点。
  • 列出一些备选方案,只能说明你对领域有一定了解;选出合适的最终方案,才能说明你已经掌握了这个领域,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 决策的过程会让你重新审视自己原来提出的方案,尤其是最初倾向的方案,帮助你发现方案的问题、理解的问题、乃至自己决策标准的问题。

04.会耽误效率吗

  • 你的担心
    • 你可能会担心,每次都要做 3 个方案,要花不少时间吧,这个 3C 方案设计法会不会耽误做事效率啊?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
  • 整体效率变高
    • 首先,虽然前期准备的时间变长了,但是做一件事的整体效率变高了。“前期匆匆忙忙赶工,后期急急忙忙返工”,这样的情况你肯定遇到过吧?如果你在前期预研的时候先选出更好的方案,那么更有可能一次就拿到好的结果。一次就把事情做好,肯定比重复好几次效率更高。
  • 精力变多了
    • 其次,虽然负责人投入的精力变多了,但是整个团队的效率变高了。“方案潦潦草草,讨论轰轰烈烈”,这种情况你肯定也深有体会吧?
    • 如果负责人在设计方案的时候投入更多的精力,那么后续整个团队讨论决策和执行的效率都会提高。
  • 还要至少要3个方案
    • 正是因为考虑到效率,3C 方案设计法才提倡准备 3~5 个备选方案。如果超过 5 个,讨论和决策时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太多。
    • 但是少于 3 个也不好,1 个方案容易出现思维狭隘的问题,2 个方案容易出现选择困难的问题,所以说:1 个方案是陷阱,2 个方案是困境,3 个方案是选择。

05.对晋升的帮助

  • 平时要积累方案设计能力
    • 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晋升成功率,首先要认识到回答问题不能光靠临场反应,更重要的是在平时做事情的时候就要逐步积累,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 罗列3种方案
    • 晋升答辩的时候,在评委看来:你能够想出3个以上的方案,说明你对领域有系统和全面的理解,或者做事考虑非常周全;能够详细的分析多个备选方案的优缺点,说明你对领域有深入的理解;而能够从多个方案中选出落地的方案并最终拿到结果,说明你有一套成熟的评价标准或者原则,展现了你的决策能力。
  • 按照3C标准来
    • 有的主管可能只是简单地跟你提出“你要加深理解”“全面思考”“深入思考”“明白背后的原因”等比较虚的要求,你听完后还是一脸懵逼。但是学完这一讲,我想你就知道应该怎么做。只要按照 3C 方案设计法来做事,就自然就能满足这些要求。

06.回顾一下内容

  • 3C 方案设计法就是每次做事的时候都至少设计 3 个方案,然后选择最优的 1 个或者几个方案去执行。
  • 3C 方案设计法分为三个阶段,预研阶段设计出 3~5 个备选方案,讨论阶段把备选方案向上级汇报或给其他人评审,决策阶段选出最终的方案。
  • 3C 方案设计法的好处包括:帮助系统地梳理一个领域;对每个方案理解得更全面;发现最初的方案和决策标准的问题;提升整体流程和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等。评委在晋升答辩时喜欢问为什么,是为了甄别你把事情做好的原因。
  • 按照 3C 方案设计法来做事,就能在平时的工作中逐步积累,提前想好评委问题的答案。
贡献者: yangchong211
上一篇
5.1掌握些做事方法
下一篇
5.3Pdca执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