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明确目标的背景
- 1.1 概述目标背景
- 1.2 为何做目标任务
- 1.3 找到目标痛点
- 02.什么事情要目标
- 2.1 清楚知道目标
- 2.2 举例子说明
- 2.3 不可过高或过低
- 2.4 稍高于自身能力
- 03.设置目标四要素
- 3.1 发自内心的
- 3.2 要有画面感
- 3.3 目标要具体
- 3.4 结果的考量
- 04.目标要层层递进
- 4.1 目标会不断演变
- 4.2 懂得设立小目标
- 4.2 短期和长期目标
- 4.3 目标要有优先级
- 05.目标优势和可行性
- 06.目标管理方法论
- 6.1 目标管理法核心
- 6.2 目标设置四原则
- 6.3 目标执行与追踪
- 要想实现目标尤其是在一段时间内需要同时实现多个目标,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必须要对目标的特性进行充分的分析才有可能保证多个目标同时实现,否则就很容易陷入顾此失彼甚至是一个目标也无法实现的局面。
- 为了自己后期发展或者方向,做出一个具体的措施,有利于执行和落地。因此,必须给自己做目标,然后将目标拆分成具体任务。
- 把工作和生活中找到的不足之处当做自身的痛点来认真对待,在新的目标中,针对痛点部分进行着重的修正,可以切实有效的保证计划制定的现实意义与可行性。
- 凡事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需要花时间花精力去做的、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的、需要去刻意练习的事情都应该要有目标。
- 比如像吃饭这样的事虽然有重要意义同时需要花时间和精力,但是没有什么提升空间也不需要刻意练习,所以像这样流水账一样的事是不需要目标的。
- 比如如果是做饭做菜这样的事,同时满足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需要花时间花精力去做的、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的、需要去刻意练习的,那么这样的事就应该制定目标。
- 目标的制定标准不宜过低,目标过低即视为自我要求过低,是一种无上进心的表现。
- 与之相反的,目标制定也不能过高,目标过高将导致计划开展一半或后半段时,发现无法完成,而后继乏力,失去战斗力。
- 目标制定的标准,应该要稍高于自身的能力,给自己留出一个可以努力争取的空间。
- 这是一种强调内心愿望驱动的方法。按这个标准,一种源自内心的强烈需求在你头脑中形成很具体的画面感,其难度和挑战会让你感到既颤栗又激动,那么这也许就是一个好目标。
- 对这个目标形成的愿景是否足够清晰,在头脑中是否直接就能视觉化、具象化。
- 就拿我个人来说,比较喜欢写博客,看书后写读书笔记,感觉有成就感。这样一种画面,慢慢烙在脑海中,渐渐就激发起了想要拥有一部作品的目标。
- 比如制定了减肥的目标,那就应该是以减了多少斤为导向;比如制定了事业目标,那就应该以涨了多少薪资或者职位晋升为导向。
- 避免模糊的表述,而是明确指定您想要实现的结果。例如,将目标从“提高销售”具体化为“增加销售额10%”。
- 指定目标后,要写目标结果。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那些重大事件,如何克服困难,结果是否达到了自己的预期。把结果写下来。
- 回顾了我工作以来的成长发展阶段,根据目标的清晰度,大概可以划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 目标缺乏。随波逐流目标模糊,走走停停目标清晰,步履坚定第一个阶段,属于工作的前三、四年,虽然每天都很忙,感觉也充实,一直在低头做事。
- 但突然某一天一抬头,就迷茫了,发现不知道自己要去向哪里,原来在过去的几年里,虽然充实,但却没有形成自己明确的目标,一直在随波逐流。
- 在那时,人生的浪花把我推到了彼时彼地,我停在岸边,花了半年的时间重新开始思考方向。
- 当然这样的思考依然逃不脱现实的引力,它顶多是我当时工作与生活的延伸,我知道我还会继续走在程序这条路上,但我开始问自己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程序员,想要在什么行业,什么公司,写怎样的程序。
- 模糊目标。重新上路,比之前好了不少,虽然当时定的目标不够清晰,但至少有了大致方向,一路也越走越清晰。
- 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中,难免走走停停,但停下迷茫与徘徊的时间相对以前要少了很多,模糊的目标就像一张绘画的草图,逐渐变得清晰、丰富、立体起来。
- 目标清晰。步履自然也就变得越发坚定。回顾目标在我身上形成的经历,我在想即使当时我想一开始就要去定一个目标,想必也不可能和如今的想法完全一致。
- 毕竟当时受限于眼界和视野,思维与认知也颇多局限,所立的目标可能也高明不到哪里去;但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去迭代与进化,让我更快地摆脱了一些人生路上的漩涡。
- 假如,你觉得现状不好,无法基于现状延伸出目标。那么也许可以试试这样想:假如我不做现在的事情,那么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 通常你当前最想做的可能并不能解决你的谋生问题,那么在这两者之间的鸿沟,如何去搭建一条桥梁,可能就是一个值得考虑的目标。
- 使我们对工作产生兴趣和热情的,不是工资,而是成就感。成就感会让你强化自己的存在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 对大脑来说,成就感是最有效率的一种激励方式。在计划的执行中,我们同样可以依此照办,设定这样的小目标:
- 时间周期为1-2周,既不会过于频繁,也能及时收效;稍微高于自己的能力,可以有效激发自己付出更多努力;小目标之间相互关联、依次递进。
-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设定小目标,可以把时间切分为更细的粒度进行安排,从而保证每段时间分片有充足的精力。
- 更通俗地来讲,我们可以每天早晨花几分钟的时间,将一天的安排做个计划,把每一个“行程”列成一个个的小项目。当然也可以每晚睡前,在脑海中想一想,第二天需要做的事情。
- 总之原则就是:切忌贪心,我们的大脑更擅长完成一个个简单的小任务。因为目标可以分解到小到不可思议,这样我们能很快地完成,从而充分享受到完成目标的成就感。
- 目标是愿望层面的,计划是执行层面的,而计划的方式也有不同的认识维度。从时间维度,可以拟定 “短、中、长” 三阶段的计划:
- 短期:拟定一年内的几个主要事项、行动周期和检查标准。中期:近 2~3 年内的规划,对一年内不足以取得最终成果的事项,可以分成每年的阶段性结果。
- 长期:我的长期一般也就在 5~7 年周期,属于我的 “一辈子” 的概念范围了,而 “一辈子” 当有一个愿景。
- 短期一年可以完成几件事或任务,中期两三年可以掌握精熟一门技能,长期的 “一辈子” 达成一个愿景,实现一个成长的里程碑。
- 举一个例子: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要一致。比如我想要成为小说家,我的短期目标是什么?就是天天写小说。
- 而长期目标是什么?就是成为小说家,写很多部作品;长期目标是做一个作家孵化公司,那么现在短期目标就是培养作者,推出作者。
- 不管是家庭、事业、工作、梦想,短期和长期目标一致,很重要,不然长期目标就是一个假目标。人生做减法比做加法更重要。
- 比如在一年内制定的目标多达几十个,那么应当要评估多个目标的重要程度,根据重要程度不同确保重要程度高的目标优先达成。也就是多个目标是有优先级的。
- 目标管理的理念是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的实践》中最先提出的。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是先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
- 目标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是目标和资源之间关系是否匹配的问题。两者的匹配关系是衡量计划管理好坏的标准:当所拥有的资源能够支撑目标的时候,计划管理得以实现;当资源无法支撑目标或者大过目标的时候,要么浪费资源,要么“做白日梦”。
- 目标有两种,一种是经营性目标,是硬性的,比如财务上的销售额、利润、成本、质量等指标;另外一种是管理性目标,是软性的,比如效率、流程和服务。
- 目标必须具体、明确、适当,且要事先制定。每个人的需要可以通过个人目标的实现得到满足。目标管理包括两个部分,目标设置与目标管理。
- 在目标设置理论中,德鲁克强调“目标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切实可行”,沿着这个原则,在设置目标的时候,可以遵守四个基本原则:
- 第一,目标一定要很明确,不能宽泛。比如不能设置这样的目标,“成为一流公司”,因为这个目标太宽泛,没有标准。比如“我们要做天底下最好的产品”,这个目标也是错的,因为最好的产品也是无法判断的。
- 第二,目标要可以衡量。目标一定要可以衡量,可以检验,能够数量化并能够验证。
- 第三,目标之间要平衡、因为任何一个组织或者个人,都会有多个目标,所以目标之间要平衡。
- 第四,目标要有预算。可以书面说明,书面表达的目标可以保证符合逻辑。
- 心中有一幅远景,却无能力去执行,终究只是幻想罢了,所以,每月要开一次月绩效指标执行复盘。
- 要针对绩效表现“异常”的指标(包括但不限于:退步,与预算值、目标值、标准值、去年同期差异超过20%,内外部异常事件…等),进行差异原因分析并提出改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