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进阶网编程进阶网
  • 基础组成体系
  • 程序编程原理
  • 异常和IO系统
  • 六大设计原则
  • 设计模式导读
  • 创建型设计模式
  • 结构型设计模式
  • 行为型设计模式
  • 设计模式案例
  • 面向对象思想
  • 基础入门
  • 高级进阶
  • JVM虚拟机
  • 数据集合
  • Java面试题
  • C语言入门
  • C综合案例
  • C标准库
  • C语言专栏
  • C++入门
  • C++综合案例
  • C++专栏
  • HTML
  • CSS
  • JavaScript
  • 前端专栏
  • Swift
  • iOS入门
  • 基础入门
  • 开源库解读
  • 性能优化
  • Framework
  • 方案设计
  • 媒体音视频
  • 硬件开发
  • Groovy
  • 常用工具
  • 大厂面试题
  • 综合案例
  • 网络底层
  • Https
  • 网络请求
  • 故障排查
  • 专栏
  • 数组
  • 链表
  • 栈
  • 队列
  • 树
  • 递归
  • 哈希
  • 排序
  • 查找
  • 字符串
  • 其他
  • Bash脚本
  • Linux入门
  • 嵌入式开发
  • 代码规范
  • Markdown
  • 开发理论
  • 开发工具
  • Git管理
  • 百宝箱
  • 开源协议
  • 技术招聘
  • 测试经验
  • 职场提升
  • 技术模版
  • 关于我
  • 目标清单
  • 学习框架
  • 育儿经验
  • 我的专栏
  • 底层能力
  • 读书心得
  • 随笔笔记
  • 职场思考
  • 中华历史
  • 经济学故事
  • 基础组成体系
  • 程序编程原理
  • 异常和IO系统
  • 六大设计原则
  • 设计模式导读
  • 创建型设计模式
  • 结构型设计模式
  • 行为型设计模式
  • 设计模式案例
  • 面向对象思想
  • 基础入门
  • 高级进阶
  • JVM虚拟机
  • 数据集合
  • Java面试题
  • C语言入门
  • C综合案例
  • C标准库
  • C语言专栏
  • C++入门
  • C++综合案例
  • C++专栏
  • HTML
  • CSS
  • JavaScript
  • 前端专栏
  • Swift
  • iOS入门
  • 基础入门
  • 开源库解读
  • 性能优化
  • Framework
  • 方案设计
  • 媒体音视频
  • 硬件开发
  • Groovy
  • 常用工具
  • 大厂面试题
  • 综合案例
  • 网络底层
  • Https
  • 网络请求
  • 故障排查
  • 专栏
  • 数组
  • 链表
  • 栈
  • 队列
  • 树
  • 递归
  • 哈希
  • 排序
  • 查找
  • 字符串
  • 其他
  • Bash脚本
  • Linux入门
  • 嵌入式开发
  • 代码规范
  • Markdown
  • 开发理论
  • 开发工具
  • Git管理
  • 百宝箱
  • 开源协议
  • 技术招聘
  • 测试经验
  • 职场提升
  • 技术模版
  • 关于我
  • 目标清单
  • 学习框架
  • 育儿经验
  • 我的专栏
  • 底层能力
  • 读书心得
  • 随笔笔记
  • 职场思考
  • 中华历史
  • 经济学故事
  • 1.1专栏序言和介绍
  • 1.2需求层次的模型
  • 1.3一起来做个练习
  • 1.4要带上技能地图
  • 1.5经营好自我工作
  • 2.1信息过载怎么办
  • 2.2体系思维很重要
  • 2.3构建知识的体系
  • 2.4结构化思维思考
  • 2.5闭环思维的逻辑
  • 3.1宏观学习的方法
  • 3.2用海绵法找时间
  • 3.3三段分解学什么
  • 3.4学习方法论实践
  • 3.5链式和环式思考
  • 3.6玩和教保证效果
  • 4.1以结果导向计划
  • 4.2目标设立和管理
  • 4.3分解目标要明确
  • 4.4计划的落地策略
  • 4.5结果的检查改进
  • 5.1掌握些做事方法
  • 5.2三种方案设计法
  • 5.3Pdca执行方法
  • 5.4五问根因分析法
  • 5.5五步问题处理法
  • 5.6四维度总结分析
  • 5.7金字塔汇报方法
  • 5.8STAR摸底分析法
  • 5.9阶段复盘方法论
  • 5.10生命线分享游戏
  • 6.1语言底蕴的提升
  • 6.2阅读的持续提升
  • 6.3理解能力的锻炼
  • 6.4沟通能力的演进
  • 6.5演示幻灯片提升
  • 6.6学会高效的提问
  • 6.7公众演讲的提升
  • 6.8做好技术的演讲
  • 7.1职场晋升的规则
  • 7.2提高工作的效率
  • 7.3打工人如何提升

2.1信息过载怎么办

目录介绍

  • 01.先来描述一场景
  • 02.信息过载的现状
  • 03.疲于奔命地学习
  • 04.心智模型去筛选
  • 05.为应用去做和学

01.先来描述一场景

image
image

1.1 大量信息的爆炸

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知识,新闻等,让碎片化时间感觉自己都是在学习。那么你究竟学习了什么东西?可能一时间难以回答这个问题,不要紧,可以坐下来静静思考一下……

收藏好文章【收藏的可能下次就不会看了】,觉得这个文章很好,可是说不出所以然,究竟学到了什么?

看到头条一些新闻,发现即使在一个地方上班,也能尽知天下大事,娱乐八卦,还有人间百态各种事情,让自己知识广度大有增长。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如同一道敞开的闸门,让海量的信息汹涌而来。然而,这种信息的丰富性却并非总是带来便利,相反,它常常使人陷入纠结和困惑之中。面对如此多的选择,我们的大脑往往难以承受,导致我们在决策时变得犹豫不决,无法做出决定。

1.2 判断信息价值观

发现自己有好多东西要学,但是哪些对我们有价值呢?哪些投资回报率不高呢?我们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好像懂得了很多东西,但是别人一问,我们却讲不出来……

或者说出来没有自己的主见或深度;有些人阅读后能够形成自己的主见,并且结合自己的经历有深刻的分析;

而有些人则只是看看而已,至于看完后,就难以想起刚才阅读究竟是讲了什么东西;甚至还有些,则是陷入了口水战。

02.信息过载的现状

image
image

2.1 过载的情况描述

信息时代,作为离信息距离最近的职业之一,程序员应该最能感受这个时代的信息洪流与知识迭代的速度有多快。

信息数据量的高速增长,也带来了处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所以新技术层出不穷,而且现有的技术也开始在其深度和广度领域不断地开疆拓土。

这样的发展状况说明了一个现实:没办法掌握这一切。别说“一切”,其实更符合实际的情况是,仅仅掌握了已有信息和知识领域中非常微小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购物、找工作,还是在选择生活方式时,我们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选择困境。信息的多样性虽然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但也让我们在选择时变得无所适从。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对信息越发敏锐,信息就越会主动吸引我们,让我们产生一种过载的感觉。

2.2 过载的行为表现

那么大脑信息过载有什么表现呢?核心是信息消化不良!

想要实现的事情实现不了,吸收的信息理解不了,想要表达的想法表达不出来。比如说跟人探讨问题,没有形成自己的见解!

一刻不得闲,大家可不要理解成精力过剩,这种情况其实就是信息过载导致的不停探究。一直马不停蹄地忙碌,但有时候成效甚微!

大脑无法同时处理如此多的信息,更无法对每一条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比较。因此,在面临选择时,我们往往会感到迷茫和不安,不知道该如何做出决策。

假性自闭:不和他人眼神交流,眼神无法聚焦,但明白他人在说什么………等不良状态,不要因为这些行为生气焦虑。

2.3 过载信息学标记

平时在各种渠道接收一些碎片文章或信息,这些碎片内容大部分是一些比较片面的,一般都是先粗看一遍,如果发现有什么亮点,去备注或记录一下。

然后,某个碎片时间,把这些平时粗筛文章拿出来看,这次再看有哪些可以被我吸收的知识,然后给它打上tag,最后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就可以从这些tag中,寻找答案。

过载化碎片文章其实是有很大隐患,因为长期只从片面的角度看这些文章的东西,会让你的思维变得混乱、焦虑,所以你需要一段时间就进行一次磁盘碎片整理,将这些大量信息,添加到你自己的知识体系树上。

只有让这些碎片零散信息成为你知识体系的一个根节点,这些碎片文章才是有意义的,否则,这些碎片时间就完全被浪费掉了。这就是为什么,看了各个大佬的干货,却依然成不了大佬?

03.疲于奔命地学习

image
image

3.1 陷入疲于奔命模式

在面对这股信息与知识的洪流时,有时我们会不自觉地就进入到了 “疲于奔命”模式中。

因为每天感觉有太多的信息要处理,太多的知识想学习。计划表排得满满的,似乎每天没能完成当天的计划,就会产生焦虑感,造成了日复一日的 “疲于奔命” 状态。

总是焦虑着完成更多,划掉 TODO List 上更多的事项,希望每日带着超额完成计划的充实与满足感入睡,最后这一切不过是一种疲于奔命带来的虚幻满足感。

3.2 如何治理疲于奔命

所以,在感觉大脑处于 “过载” 的疲倦中时,别“疲于奔命”,别硬撑,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小憩片刻。

进入了疲于奔命状态,其实我们就在不断给大脑喂任务,且不停地切换大脑任务,让它永远处于繁忙甚至超频状态。

这样每个任务的执行效率都会下降且效果也不佳,所以导致执行任务的时间反而延长了,这就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忙碌、充实而疲倦”的虚幻假象。

04.心智模型去筛选

image
image

4.1 如何筛选信息

面对大量的信息和知识,我们该如何应对?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信息和知识本身的价值?我需要怎样的信息和知识?

  1. 第一点,信息和知识的价值是一个主观的判断,有一个客观点的因子是获取门槛。如果一个信息或知识随处可得,大家都能接触到,甚至变得很热门,那么其价值可能就不大。
  2. 第二点,就提出了一个关于如何筛选信息和知识的问题。心理学上有一个 “心智模型” :“心智模型” 是用于解释个体对现实世界中某事所运作的内在认知历程,它在有限的领域知识和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上,产生合理的解释。

4.2 心智模型的理解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 “心智模型”,用来处理信息,解释行为,做出决策。不过只有少部分人会更理性地认知到这个模型的存在,而且不断通过吸收相关信息和知识来完善这个模型;更多的众人依赖的是所谓的 “感觉” 和 “直觉”。

但实际上 “感觉” 和 “直觉” 也是 “心智模型” 产生的一种快捷方式,只是他们没有理性地认知到这一点。

“心智” 这两个字合在一起是一个意思,分开为 “心” 和 “智” 两个字又可以分别解释为:“心” 是你对需要的选择,从心出发;“智” 是对价值的判断,智力的匹配。

4.3 化繁为简的原则

在互联网思维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那就是“化繁为简,以少胜多”。这个原则告诉我们,在面对复杂的信息和选择时,我们应该尽可能地简化问题,找到最核心的需求和关键点。

①在接收信息时,我们应该有选择性地进行筛选和过滤,只关注那些对自己真正有用的信息。

②在决策时,我们应该尽量减少干扰因素,只考虑那些最关键的因素,从而做出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决策。

③我们还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升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决策水平,让自己在面对选择时更加从容和自信。

05.为应用去做和学

image
image

5.1 没目的学习是徒劳

储备了信息,建立了知识,最终都是为了应用。囤积信息,学习知识,如果不能被应用在改变自己上,那还有什么意义?

没有目的的学习是徒劳的,它仅仅是在我们的头脑中流过一遍,流过的痕迹很快又会被新的信息冲刷干净。

不管我们拥有怎样的 “最强大脑”,在面对这股信息与知识洪流时,都几乎可忽略不计。所以,学习带着目标是比较好的!

5.2 功利性的学习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学会如何面对选择困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实践化繁为简的原则,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决策水平和生活质量,让自己在这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时代中更加从容和自信地前行。

图片看:3.1_功利性学习

5.2 学会取舍去做和学

做和学就要有选择和取舍,你得挑选那些真正值得做和学的东西去让大脑满负荷运转,但凡投入决心去做的事情,就需要百分百投入。

这就是专注于少而精的东西,深入了解这些东西,进入到更深的层次上。深可以无止境,那到底多深才合适?

我的答案是:让你的内心对取得的效果感受到满意的深度层次上。它的反面是:但凡心存疑虑,不是那么确定要全力投入的事情,干脆就不做了。

贡献者: yangchong211
上一篇
1.5经营好自我工作
下一篇
2.2体系思维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