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职场经济的故事
目录介绍
- 02.处于材与不材之间
- 05.滥竽充数制度设计
- 06.买卖中的零和游戏
02.处于材与不材之间
1.开一个庄子和弟子的故事
《庄子·逍遥游》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匠人对其弟子的一 段话道明其中的道理。弟子与师傅一起去伐木,弟子看到一棵很美的大树,但师傅连看不都不看一眼,根本没有砍它的意思,继续前行。
弟子不知何故。师傅说: “这棵树,如果用它做船则沉,做棺材很 快就会腐烂,做成家具很快就损坏,用作门很快出水,用来作柱子则很快被虫子蛀掉,这棵树不能用作任何东西的材料,它是不材之木。正因为它是不材之木,它才能如此长寿。”
所谓人才何尝不是这样?他们或者成为他人嫉妒的对象,或者成为权势者利用的对象,或者是被陷害的对象。无论是哪种对象,均成为他人算计的对象。
2.枪打出头鸟
人们常说,“枪打出头鸟”、“不遭人嫉是庸才”,以及专门针对女人所说的“自古红颜多薄命”。这些都说明,某人在某个方面突出往往给自己带来灾难;而那些不是人才的平庸之人往往平平安安、幸幸福福地度过一生。
尽管,才能突出往往招致危险,然而,我们就此认为平庸是件好事,可以不求上进。
在《庄子·山木》中说: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主人:“一只能叫, 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 “杀那只不能叫的。”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遇见山中的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终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鹅,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掉;先生你将怎样 看待这个呢?”庄子笑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 ”
如果我们才能出众,我们便“突出”—与众不同,我们会被他人所伤;但如果我们毫无用处,我们同样“突出”,同样会被他人所伤。
女人漂亮可能导致灾祸,奇丑的女人同样会不幸。我们要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我们的“长相”难以掩盖,但我们的才能则可以掩盖。
3.要处于材与不材之间
今天的社会是鼓励人们尽量展示自己才能的社会。我们要处于材与不材之间,似乎与时代的意识形态相左。我们要成功,成为有用之才,但我们自身的突出才能不能成为我们自身发展的敌人。
我们要切记,千万别锋芒太露。我们在能力上要突出,但行为表现上 要努力成为社会中不为人注意的一分子,这样往往能够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在人生中,我们力图要做的是“从众”,即“与众相同”。这是安全的策略。如果我们在工作上的才能突出,我们应当寻求适当的机会施展我们的才能,而不是时时表现自己的才能, 因为自己的才能往往是同事脸上无光的根源,同事往往嫉妒你,并给你设立障碍,或者以“明枪”或者以“暗箭”伤害你,此时你的才能成了发展的障碍、不顺心的来源,乃至不幸的根源……
如果我们有才能,正确的做法是,将锋芒藏匿,切忌炫耀、逞能, 但同时努力寻求机会将才能展示出来,对社会有所贡献。才能是上 天的一种恩赐,使之浪费是一种罪过,但选择施展才华的机会一定 要适当。
05.滥竽充数制度设计
1.南郭先生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南郭先生,虽然饱读诗书多年,但由于没有什么实际的本领,依旧是贫寒交加。
无奈中,他铤而走险,面见齐宣王,声称要为齐宣王吹竽奏乐,发挥才能,为国效力。齐宣王一高兴,手一挥,南郭先生便成了300人乐队中的一员。
刚开始,他还心虚,没多久,他便放心了,300人的乐队,谁会注意一个人呀!就这样,南郭先生在乐队中混了几年。
几年后,宣王归天,滑王虽然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听独奏。看着其他乐手一一上殿演奏,南郭先生便待不下去了,于是在一天深夜偷偷溜走了。
2.这个成语的经济学含义
这一成语故事有深刻的经济学含义。“滥竽”为什么能够“充数”?首先是因为齐宣王的听竽制度造成的。齐宣王的个人爱好决定了乐队是一个庞大的集体,在这样一个集体中出现南郭先生是必然的。
一是因为这样一个集体存在着管理的漏洞,而管理漏洞恰恰是很多喜欢钻空子的人的“套利机会”;
二是在这样一个集体中总是会存在“搭便车”的机会,南郭先生便有效地享用着这一机会。应该看到,这一制度从效率的角度讲,是失败的,但是这一制度有另外一个功效,那就是提供了充分就业的机会。
而到了齐滑王,集体演奏制度变成了个人演奏制度。于是“套利机会”和“搭便车”的机会没有了,效率提高了,但就业机会却少了。
相比较而言,齐滑王设计的制度则是很合理的,有一根“竽”成了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最终还要看个体能把“竽”“吹” 得怎么样,这就把齐宣王原本“物化”的标准“人化”了,从而使钻空子的人失去了套利空间。 我们要使南郭先生这样的懒人变得勤劳,就一定要改变制度。 当齐滑王改变了制度,要一个人一个人地吹竽时,南郭先生只有两 条路,或者努力学吹竽,或者被淘汰。南郭没有吹竽的天才,只好 逃之夭夭。淘汰了南郭先生这样的人,就激励了其他人,效率也一 定会提高。要使懒人变得勤劳,具体方法应该是这样的: 方法之一,实行效率工资。“效率工资”一词来源于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家发现,在发展中国家,较高的工资待遇可以提高劳动生 产率。他们认为,由于发展中国家人们营养普遍不良,因而较高的工 资可以改善工人的营养,增强身体素质,这样也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但是很快经济学家们发现“效率工资”现象在发达国家也同样 存在,原来的解释显然不合理。最后经济学家们统一解释为:较高 的工资是企业为防止工人偷懒而采取的激励办法。在这里,工资构 成了工人偷懒被发现进而被解雇的机会成本:工资越高,解雇的机 会成本越高。为了避免过高的机会成本,就必须努力工作,以免因 偷懒而被解雇。所以,较高的工资有利于减少工人偷懒的机会主义 倾向。 方法之二,实行团体激励或惩罚。在团体合作的过程中,要测 定或监督每个成员的业绩是不容易的,因而监督成本就会变高。替 代的办法就是对整个团体的最终业绩进行评估,达到一个给定的目 标时给以团体奖金,达不到则给以团体罚金。因为每个人都渴望得 到奖金,谁也不愿意受罚,于是每个人就会努力工作。当然在团体 活动中很难避免偷懒行为,如果奖金足够高,罚金也足够高,每个 人在进行利弊权衡后都会减少这种偷懒倾向。 我们从上面可以看出,在故事中,南郭先生不学无术,只靠蒙 骗来混饭吃的日子是不会长久的,最终他会失去饭碗;同时,我们 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齐宣王本身制度的不完善才导致了滥竽充数 的现象的发生。 人的懒惰或勤奋不是天生的,而是制度引导的结果。 一种平均 主义大锅饭制度可以把勤劳者变为懒人, 一种有效率的激励制度也 可以把懒人变为勤劳者。正如经济学家常说的:好的制度使坏人也 会做好事。因此,政府要开发制定一套更完善的制度体系,以杜绝 这种“滥竽充数”现象的再次发生。
06.买卖中的零和游戏
6.1 先来看寓言故事
先来说一则寓言,人物有甲、乙、丙三人。甲、乙、丙住在一 个村里,甲养有很多羊,长得肥壮。乙养了几头牛,但效果不佳,挺瘦的。而丙呢,什么也不养。
有一天,丙对甲说,我用一头牛换 你5只羊,可以吗?甲当然高兴,欣然同意后,丙又对乙说,我以3头肥羊换你1头瘦牛,行吗?乙也欣然应允。
再后来,甲养牛,乙 养的是羊,而丙则既有牛又有羊。再到后来,甲没有了羊,乙没有 了牛,丙有牛也有羊。
商业活动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公平的等价交换。这是对于两个交易伙伴来说的,丙充分发挥了这个原则,并利用信息充分的条件使自己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其获得了交易的真谛。
6.2 要理解零和游戏
零和游戏注定了游戏中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因此,胜利者的光荣后面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
6.3 邦尼人力定律
邦尼人力定律:“1个人1分钟可以挖1个洞, 60个人1秒钟挖不了1个洞。”
在人与人的合作中,如果每个人的能量都为1,那么10个人的 能量可能比10大得多,也可能比1还小。
因为人的合作更像方向各 异的能量,互相推动时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触时则一事无成,所以人与人的合作不是力气的简单相加,其中的关系要微妙和复杂得多。
企业里常会有一些嫉妒别人的成就与杰出表现的人,他们天天想尽办法进行破坏与打压。如果企业不把这种人除去,长此以往,组织里就只剩下一群互相牵制、毫无生产力的“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