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逆向思考的故事
目录介绍
- 01.谷贱伤农有何道理
- 05.名牌背后有何秘密
01.谷贱伤农有何道理
1.中国有句古语叫“谷贱伤农”
意思是丰收了,由于粮价的下跌,农民的收入减少而遭受损害。其原因就在于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小。
也就是说,人们不因为粮食便宜而多吃粮食,由于丰收了而造成粮价下跌,并不会使需求量同比例的增加,从而总收益减少,农民蒙受损失。
2.市场经济中出现把诸如牛奶等农产品毁掉的现象
究其原因也在于农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降价不会使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因而会减少总收益,所以企业把这些农产品毁掉反而会减少损失。
3.“绝对过剩”和“相对过剩”
事实上,关于过剩的解释,经济学上有“绝对过剩”和“相对过剩” 这两个概念。
绝对过剩是指社会生产出来的东西在让所有需要它的人的需求都得到最大的满足之后还有所剩余。
相对过剩是指该种商品的过剩是相对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而言的,是相对于人们的购买能力的过剩。也就是说,社会的供给超过了具有购买能力的人的需求。
而与此同时,还存在许多买不起该种商品的人。绝对过剩是以社会生产力的极度发展为基础的,是一种很难达到的境界,而相对过剩则是时常出现的事情。
无论是国外的许多发达国家,还是在我国国内的一些地区,都存在相对过剩的现象。并且相对过剩的发生在一个行业内还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牛奶的过剩,就属于相对过剩。正如前边所说,相对过剩的商品,从厂商的长远经济利益来说,是不适合免费发送给那些没有购买力的人群的。毕竟,经济规律是“无情”的。
4.回到开头的“谷贱伤农”,本来粮食丰收了,农民的收入应该会更高些,应该高兴才对
可是,由于全体农业的丰收,造成了粮食产量的增加,供给急剧上升,超过了需求量。这样一来,粮食的价格就会下降,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了。
这是由于农业生产周期性造成的。由于农产品的储存、加工、保鲜等特殊问题,农产品一般都不能存放太长时间。
这样一来,在市场交易时,就给农民带来了 天然的讨价还价的劣势。商家会想:“反正你一定要急着卖出去,否则就会坏掉。那么你对交易的要求比我要迫切。”
于是利用这种心理,拼命地压低价格。而在供给量相对过剩的情况下,农民达成交易的要求就会更迫切,则价格就会被压得更低。
05.名牌背后有何秘密
1.为什么人们选择价格高的名牌产品呢
因为名牌产品给人信赖感。如果其他产品的质量不如名牌的,这种选择无可厚非,但在产品质量相同的情况下,这种选择显然是不公平的。
人们对电视产品的质量的认识,并不是通过实践得来的。电视不像日常低值易耗品那样经常更换,购买一台电视通常要用上几年甚至十几年,因此人们无法积累感性经验。
居民的购买行为大多受报纸上公布的评比和调查结果影响,如哪种电视销量最大,哪种电视评比第一,哪种电视寿命最长等。
2.名牌效应这种现象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领域都可以见到
985学校的一般毕业生和其他一般高校的拔尖学生比,其专业水平不一定高, 但在人才市场上,用人单位大多选择前者。
这种并非由产品质量而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排斥现象,称为经济领域的歧视。
3.名牌背后的秘密
商品的歧视迫使被歧视的企业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费用去做广告,宣传自己的产品,使企业的成本大为增加。
因此,虽然企业的品牌建立起来了,但它们的成本都追加到了消费者身上,因此那些名牌彩电能卖得更贵。
一旦成为名牌,自然就有了名牌的价格,也就有了高昂的利润。这就是名牌背后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