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职场进阶的要点
目录介绍
- 01.职场得学会邀功
- 02.及时和上级沟通
- 03.交代工作划重点
- 04.区分做好和做完
- 05.应对提问四步曲
01.职场得学会邀功
1.1 先说一下场景
有个同事在公司以及团队干的很不错,能力在团队中也属于中上的,但是一直就是没有领导提拔,好像没有人看到自己的付出,感觉有点憋屈。
很多人会是这种情况,尤其互联网行业众多做技术的,多是属于默默无闻型,只闷声做事,很少表达,更别提与别人勾心斗角与主动邀功了,但是以我这么多年职场摸爬滚打的经验来说,在职场,特定的邀功是必要的。
1.2 邀功而非抢功
邀功,不是抢功,所谓邀功是指自己做的功劳要让别人,尤其是领导知道,如果不是自己的功劳,非要抢别人功劳肯定是不鼓励的,而且别说,抢功在职场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如果你不学会邀功,那么碰到心机的同事,被别人抢功更是憋屈。
有同学肯定要说了,自己默默付出就好了,还得邀功,那多幼稚,听起来就很尴尬,而且很多人深信,只要默默付出,总有领导会欣赏我的。
职场中的默默付出真不见得就有领导会发现,现在是一个快速的时代,别说领导注意到你了,在稍微大点的公司,团队人数多了点,领导叫不出你的名字都是正常的,更别提领导会主动发现你了。
1.3 鼓励职场邀功
你做了什么突出贡献,你做出了超预期的成绩,要想办法让团队,让领导知晓。邀功的方式很多,有比较直接干脆的,有隐晦不经意间的,没有一个通用的方法论可以教给你们,不同的公司文化与氛围决定了邀功的方式不一样。
1.4 邀功的方式多样化
邀功的方式很多,有比较直接干脆的,有隐晦不经意间的,没有一个通用的方法论可以教给你们,不同的公司文化与氛围决定了邀功的方式不一样。
假如运营人员做了什么事情,对拉新、促活或者销售有很大的成绩,这时侯事后写一篇总结邮件,把整个过程从策划到执行再到中间遇到的困难,以及之后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发给团队负责人,这也是借经验总结来额外邀功的一种方式。
1.5 闷声做事情也要适当反馈
真得学会必要的邀功,这不是跟别人勾心斗角,而是对自己辛苦努力付出的一种负责,这是一种表现与争取,大家都很忙,没人会一天到晚注意到你,关注到你,你只有自己主动,才能让自己的能力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也才能为自己的付出赢得应有的机会。
02.及时和上级沟通
2.1 让领导知道你的进度
如果你的工作不能达到上级的要求,一定要及时和上级沟通,要让他知道你的进度和方向。
可能在一定时期内你的工作还没有让别人看到显著成绩,这时不要和你的上级距离太远,要创造条件去沟通,让他知道你的进度、计划和要取得的成绩。
你这样做了上级不会责备你,他还会利用所掌握的资源给你帮助,让你提前取得业绩。
2.2 不要对上级敬而远之
然而,有的职场新手甚至老手容易犯的错误却是,越是没有成绩越是不愿去找上级沟通,认为自己没有面子,对上级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
这样的风险很大,因为你业绩低迷上级本身就不会满意,会对你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如果再不了解工作状况和进度,还会认为你没有努力工作。
时间一长,你就可能进入要被淘汰的黑名单。其实在每次的淘汰名单中,并不全是业绩最差的人,但不会主动找上级沟通的人却会占很大比例。
那位被辞退的员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近期工作业绩并不明显,我得到的反馈只是正在进行中。至于是如何进行、进行情况如何,一直得不到明确答复。“用人不疑”是一条原则,但这是需要有不被怀疑的行动。
2.3 一定要及时反馈
任务及时反馈制度非常的重要。不知大家是否有认同,很多任务上级交代下来你很容易的就完成了,会想当然的以为这么简单的事情就不要去汇报了,领导知道的如果完不成我肯定会向他汇报的。
这个想法非常不妥,领导一般交代下来的工作都希望有个反馈,成或不成,有没有其他的新的问题,你不反馈,领导会记着,时间长点有的领导会怕下属觉得自己沉不住气而不好去问,而且尽量不要去猜测领导的想法,要学会换位思考。
不要等领导主动问结果。等到领导主动问你结果时,他即使没说也是已经在责怪你了,交代下来的事情无论大小一律及时反馈。
对于上级安排的临时性工作,一定要及时反馈。有时上级会安排临时性工作给你,这些工作可能非常紧急,上级会要求随时反馈完成期限,这也是让上级增进对你信任度的机会。
03.交代工作划重点
3.1 指出思路和重点
交代工作最好指出思路和重点。所谓抓主要矛盾就是这个意思,但是人在职场,会遇到很多风格迥异的领导,比如他交代工作给你后,却不和你讲清楚完成这项工作的重点和思路,要你自己去悟去体会,或者说这个事情你看着办吧,其实这些都很难办。
这样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判断过错的主动权直接掌握在他的手里了,他可以给你穿小鞋,我也遇到过几个这样的领导,一开始不懂行以为很放权我就放手去做了,结果可想而知,后来我学聪明了。
既然无法判断这个领导的意图,我就想法设法向其请示让他给我说出工作思路和重点,应该如何去完成。
3.2 给下属说清楚重点
一定要给下属说清楚重点。有了这个痛苦我在给下属布置工作时从来都是先和他们说清楚工作要点和重点,提供一个借鉴思路,让下属好做些,所以说带着镣铐跳舞比没有镣铐容易,你给他局限的越多,他犯错误的概率也就越小。
04.区分做好和做完
4.1 做了是否做好
每天看似忙碌不跌的你,在工作中执行任务时,是否也只是满足于“做”,却忽略了做的“结果”?虽然,“做完”和“做好”仅有一字之差,但二者的本质是不同的。
前者执行了但却不到位,只是走过场或者是纯粹地应付了事;而后者不但执行了,而且到位了,它代表着对自我目标负责、对上级组织负责,对公司利益负责。
一名员工是否有较高的执行力,关键就在于他重视“做好”这一结果。所以,千万不可自我满足,更不可自欺欺人,明明是自己一开始就没有执行到位,最后却把责任怪在别人头上。
既然执行了,就要付出100%的努力去做事,一步到位交出满意结果,否则拖延到最后不合格,老板就可能反反复复地要求你重新执行,直到符合要求为止,但这不仅浪费了企业的资源,更浪费了你自己的时间。
4.2 做好的法则
法则1:纠正“差不多”心态,执行任何一项任务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要想做得出色,受到认可和欢迎,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这也是把事情做好的保证,如果总是觉得“差一不二”就行了,那你将永远停留在“做完”那一步。
法则2:在执行中树立自己的品牌,既然做就要做好。一次高效的执行不仅可以带给你一个圆满的成果,还能使你渐渐树立其自己的品牌,产生源源不断的工作动力。所以,既然做就做好,这样一来,你的整个工作流程就会变成一种良性循环,任务就会轻松一步到位地搞定。
法则3:对自己和结果负责,提高核心竞争力。身为企业员工,不要一味地背诵执行的重要性,更要在实际行动中把任务执行到位,对自己和结果负责,这样才能在“做完”的基础上“做好”,逐渐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05.应对提问四步曲
5.1 先说背景介绍
在演讲时,大多数人都非常欢迎听众提出问题,因为只有提出问题才代表听众在思考,说明听众对演讲内容感兴趣。
但是,很多演讲者又害怕听众提问。因为一旦回应不好,他会觉得自己在听众心目中失分或者光辉形象被打折扣。
打工充,分享了一种完美回应提问的四步法则,或许能帮助更好地回应听众问题。
5.2 第一步聆听问题
只有听清楚听众的问题是什么,才能够有效地做出回应。在听的过程中,除了全神贯注外,最好能够注视对方,同时点头示意,并且用肯定的语气鼓励对方完整地表述他的问题。
享誉全球的催眠治疗大师米尔顿·埃里克森曾说,聆听是非常有讲究的,它至少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表达者只是听到了自己想听的;第二层次是表达者听到了对方所真正关心的;第三层次是“听”到对方的气息、情绪、动作,感知对方的状态。
毫无疑问,每个表达者都要努力让自己在聆听的境界上达到第三个层次。
5.3 第二步检验理解
在听完问题后,先要去检验你有没有准确理解问题。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你的回答,所以检验理解很重要。
你可以通过复述的方法,重复一遍他提出的问题,或者帮助他澄清一些概念的方式,以助于你针对问题本身,和提问者达成共识。
5.4 第三步给予肯定
听众有两方面的需求,即逻辑需求和情感需求。当他提出一个问题时,一方面他会关心你的答案;另一方面他也希望得到来自表达者的认可跟肯定。
所以在真正回应问题之前,你需要满足他的情感需求,这样做也有助于拉近彼此的距离。
另外,给予肯定需要成为表达者在回应听众问题时的一个规定动作,而且,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可以是一个认同的眼神,也可以是一个大拇指的手势,还可以走上前去轻拍对方的肩膀,等等。
5.5 第四步回应问题
回应问题有几项原则,一是表达时运用先后、主次的技巧,比如“首先、其次、最后”,这样做的好处是,听众会认为你的回答富有逻辑性。二是尽量控制回应问题的时间,不宜洋洋洒洒、长篇大论,以要点为主。
另外,如果听众提出的问题其实是演讲中已经讲过的内容,你也不要打击听众,尝试用更委婉的方式来回应。
5.6 答不上来咋办
当遇到自己很难回答甚至完全回答不上来的听众提问时,又该怎么办呢?
通常这类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围绕着获取信息提出的问题;第二类是围绕着观点探讨提出的问题。
如果听众提出的是围绕事实信息类的问题,你可以有两种回应策略。
- 第一种是老实承认自己不知道,暂时没法提供答案。这么回应的好处是显得你很诚恳,当然风险在于听众对你的专业形象会有所质疑,所以要谨慎使用。
- 第二种回应策略是拖延战术。这要看场合,当你不能简单地告诉对方你不知道,同时你有可能为自己争取更多时间去找到问题答案,再给予对方回应时,你就可以用拖延战术。
观点信息类问题,当你不知该如何作答时,有两个办法可以防止场面尴尬。
- 一是转移战术。尝试在现场找到适合替你回答问题的对象。前提是你了解你的听众或者你的支持者阵线当中,谁有什么样的专长,能帮助你回答什么样的问题。
- 二是变焦法战术。当对方提出了一个范围很大、很笼统的问题时,你可以通过调整问题的范围,聚焦在某一个你能回答的点上给予对方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