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工作笔记大集合
目录介绍
- 01.工作稳定的探讨1
- 02.把不变当做稳定1
- 04.应对提问四步曲1
- 05.四维思考思路清
- 06.远离低效的会议1
- 07.专注于基础知识1
- 08.思考非管理时间
- 09.工作流程的模版
- 10.四象限法则管理
- 11.导师管理方法论
- 12.打造工程师文化
- 13.思考需要流程化1
- 14.忙碌中高效产出1
01.工作稳定的探讨
- 先来说一下背景
-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会很渴望稳定。因为在潜意识中,稳定也就意味着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可以持续地支持家庭的经济消费。当然这只是对稳定的一种看法,或者说是我自己本人的看法。
- 你认为什么叫做稳定
- 不知道在你的眼中什么才叫做稳定,有的人说,有稳定的工作,比如做公务员,国企工作,但是好像现在公务员的工作也需要不断考试,也不是完全稳定;
- 有的人说,有自己的专业技能,走到哪里都能够找到工作,因此这个叫做稳定;
- 还有人说,只要心态稳定,那么才算叫做真的稳定,但是这种说法好像有点抽象,自己也貌似做不到。有的时候心态也是多变的,可能有时就连自己也控制不住,关于心态稳定说法很有道理,但是又觉得哪里不对,最后还说不出原因……
- 看一下关于知乎上稳定的说法
- 第一个网友说,找到自己喜欢而且适合的工作。人生24小时,8小时睡觉,8小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工作,8小时培家人度过。无论何时何地,心中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且不断地为之而奋斗,就是这个知乎网友认为的稳定。
- 第二个网友说,在银行有一定的存款,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感觉有家了才叫做稳定。看了这个回答后,不得不说这个想法很实在,太多的人都在为了这个而打拼,有的甚至还负债累累。
- 第三个网友说,生活稳定,并没有这么复杂,有一个温馨的家庭。工作上只要是自己热爱的就行,有值得奋斗的工作去处理。身边有几个好朋友,可以经常小聚餐,彼此诉说各自的想法,每年可以带着父母出去旅游,内心富足而又淡然。
- 有一技之长是否意味着稳定
- 有人说,在这个社会分工或者分阶层中获得优势,也是一种稳定。
- 比如,有些专业十分强的设计师与工程师,有些知识十分渊博精深的老教授,有些能力十分强悍的管理层领导,有些十分厉害的讲师或者销售,因为他们的专业技能足够强,所在这种人不管走到哪里都是工作找上门来,而不是他们要筋疲力尽地去找工作。
- 所以说有本事,有一技之长的人走到哪里都不怕,因此这算的上稳定。当然,我思考了一下,感觉这个话说的既是对的,但是还有欠缺。
- 我是做Android开发的程序员,开发的工作,不仅仅要求自己十分专业,而且要求自己还要有一颗不断进取和学习的心态。否则,这个行业也是会淘汰一些落后者的。
- 我相信不仅仅是这个行业,其他的行业也会存在着竞争的情况,如果要想立于不败之地,那么还是得持久性的学习一些新的技能,或者把老的技能用的更加熟悉透彻。
02.把不变当做稳定
- 背景简单介绍下
- 比如,我爸妈那个年代的中,他们就觉得在工厂里面做个技术或者普工就是稳定的工作。
- 他们小时候由于没有读多少书,再加上自己也在工厂里打工,所以他们觉得工厂是做一天工作就挣一天的钱。况且工厂要求不高,到处都是,所以也不怕“失业”。
- 他们只看眼前,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想法。因此,在我大学毕业那会儿,我爸妈是极力地支持我在工厂发展,可以从做普工转到做技术。
- 把不变当做稳定
- 或许,有时候,思维的局限性跟所处的年代和环境有关系。60年代的父母那辈人,要说吃苦耐劳与勤劳节俭,那是十分值得肯定的。
- 但是在他们的眼中,他们还是觉得做公务员,去工厂打工,或者学个手艺等等,或者进工作打工,不怎么会失业,就是稳定。
- 其实,我觉得根本的问题还是在于,他们对“稳定”缺乏清醒的认识,甚至缺乏常识。其中最大的误区,那边就是“不变的”生活,那才叫做稳定。
- U盘化的生存
- 所谓的稳定只不过是暂时的稳定。稳定从来都是相对的,记得以前罗胖曾经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做U盘化的生存。
- 那么这个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并不是要你经常变化工作,但是一旦工作情况发生了变化,你就应该像一个U盘一样,随时都能插到下一台计算机上,继续工作。
- 真正的稳定,不是指在一家单位有饭吃,而是你足够牛逼,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有饭吃。我还只是一个小人物,也还在这条道路上行走着……
- 安稳的生活保持着进度
- 在安稳的生活下依旧努力进步。你已经有了安稳,不代表着你可以懈怠,你更应该自觉去进步。
- 你要知道,很多你无法解决的问题,不是通过辞职就能解决的。让自己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具备一技之长的资本,是需要无数个夜晚的静思,无数寂寞时光的堆积而成的。
- 只有有能力稳定,才可能让自己的人生状态稳定。否则很容易在未知的明天,失去了方向,变得喜欢抱怨生不逢时。
- 人要做的,就是找到自己的兴趣,积累自己的专业或者能力,尽量清晰自己未来想要什么,然后抬脚去争取——这个就是稳定。
04.应对提问四步曲
- 先说一下背景介绍
- 在演讲时,大多数人都非常欢迎听众提出问题,因为只有提出问题才代表听众在思考,说明听众对演讲内容感兴趣。
- 但是,很多演讲者又害怕听众提问。因为一旦回应不好,他会觉得自己在听众心目中失分或者光辉形象被打折扣。
- 打工充,分享了一种完美回应提问的四步法则,或许能帮助更好地回应听众问题。
- 第一步:聆听问题
- 只有听清楚听众的问题是什么,才能够有效地做出回应。在听的过程中,除了全神贯注外,最好能够注视对方,同时点头示意,并且用肯定的语气鼓励对方完整地表述他的问题。
- 享誉全球的催眠治疗大师米尔顿·埃里克森曾说,聆听是非常有讲究的,它至少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表达者只是听到了自己想听的;第二层次是表达者听到了对方所真正关心的;第三层次是“听”到对方的气息、情绪、动作,感知对方的状态。
- 毫无疑问,每个表达者都要努力让自己在聆听的境界上达到第三个层次。
- 第二步:检验理解
- 在听完问题后,先要去检验你有没有准确理解问题。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你的回答,所以检验理解很重要。
- 你可以通过复述的方法,重复一遍他提出的问题,或者帮助他澄清一些概念的方式,以助于你针对问题本身,和提问者达成共识。
- 第三步:给予肯定
- 听众有两方面的需求,即逻辑需求和情感需求。当他提出一个问题时,一方面他会关心你的答案;另一方面他也希望得到来自表达者的认可跟肯定。
- 所以在真正回应问题之前,你需要满足他的情感需求,这样做也有助于拉近彼此的距离。
- 另外,给予肯定需要成为表达者在回应听众问题时的一个规定动作,而且,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可以是一个认同的眼神,也可以是一个大拇指的手势,还可以走上前去轻拍对方的肩膀,等等。
- 第四步:回应问题
- 回应问题有几项原则,一是表达时运用先后、主次的技巧,比如“首先、其次、最后”,这样做的好处是,听众会认为你的回答富有逻辑性。二是尽量控制回应问题的时间,不宜洋洋洒洒、长篇大论,以要点为主。
- 另外,如果听众提出的问题其实是演讲中已经讲过的内容,你也不要打击听众,尝试用更委婉的方式来回应。
- 当遇到自己很难回答甚至完全回答不上来的听众提问时,又该怎么办呢?
- 通常这类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围绕着获取信息提出的问题;第二类是围绕着观点探讨提出的问题。
- 如果听众提出的是围绕事实信息类的问题,你可以有两种回应策略。
- 第一种是老实承认自己不知道,暂时没法提供答案。这么回应的好处是显得你很诚恳,当然风险在于听众对你的专业形象会有所质疑,所以要谨慎使用。
- 第二种回应策略是拖延战术。这要看场合,当你不能简单地告诉对方你不知道,同时你有可能为自己争取更多时间去找到问题答案,再给予对方回应时,你就可以用拖延战术。
- 观点信息类问题,当你不知该如何作答时,有两个办法可以防止场面尴尬。
- 一是转移战术。尝试在现场找到适合替你回答问题的对象。前提是你了解你的听众或者你的支持者阵线当中,谁有什么样的专长,能帮助你回答什么样的问题。
- 二是变焦法战术。当对方提出了一个范围很大、很笼统的问题时,你可以通过调整问题的范围,聚焦在某一个你能回答的点上给予对方回应。
05.四维思考思路清
- 先说一下背景介绍
-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我很有想法,也很努力,但怎么总是得不到好的结果呢?这可能与你的思维方式有关。因为如果你的思路不清晰,就会越努力,离目标越远,从而陷入“穷忙”的状态。
- 那么如何认清思路,打开思维,清除思维误区的干扰,简单干脆地解决问题呢?
- 首先来看看人们为什么会陷入思维误区,这通常有四点原因。
- 1.纷繁复杂的表象,影响了人们的判断。
- 2.对问题的过度思考,扰乱了人们的思维。所以要控制思考时间,并按重要程度依次思考问题。
- 3.出于自我辩护,人的思维会变得错乱。也就是说,人们最相信的是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而非真相。为此,人们不惜无视常识,甚至篡改事实。
- 4.想法太多,却没有条理。想法不等于思路,只有形成了思路,想法才能落地,成为现实。
- 那么,我们要怎样理清思路、排除干扰呢?以下四个思维方式或许对你有用。
- 界定问题
- 想办法抛开表面的次要问题,弄清楚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样才能针对它设计解决方案,取得最理想的结果。
- 要找到核心问题,我们可以使用“五问法”。就是用五个“为什么”,层层递进,通过表象找到问题的本质,
- 构建逻辑链,确保结论的质量
- 要想理清思路,就要构建一条清晰的逻辑链。要构建逻辑链条,有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那就是金字塔结构。
- 这是一种先提出结论,再由上至下将论点和论据分组的思维模式。
- 每个大论点由几个论据支撑,每个论据下再进行细分。位于上部的是主要论点,再逐级向下延伸。
- 大声说出你的想法
- 这样做的目的是在脑海中重新整理思路。因为当你为了让说出口的语句保持连贯且符合逻辑,就会在说话时潜意识地重新把所有想法再思考一遍。
- 这个过程通常难以觉察,但是当你把想法倾泻一空之后,往往会发现思路突然打开了。这就是潜意识在发挥巨大作用,前提是你要用语言表达出来。
- 因为在脑海里默想时,这个功能并不会被激活。
- 把握“第一性原理”,透过事物的底层逻辑抓取问题本质
- 第一性原理,是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将事物的表象一层层剥开,看到其内在本质,然后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
- 而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是通过类比得出推论再来指导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所有问题都有它的底层逻辑,万事万物都有相同之处。
- 比如要知道一个人的动机,就可以从利益这个底层逻辑来考量,评价一个人,最好是基于优点来说,而不是缺点,毕竟人无完人。
- 总之,清晰的思路是通往成功的关键。我们不但要有好的想法,更重要的是把这些想法梳理成清晰的可执行路径。
06.远离低效的会议
- 先来说一些背景介绍
- 几乎每个企业都有例会制度,少则每周例会,多则有周例会、月例会、季度例会,甚至还有日例会等。
- 不幸的是,很多企业尽管已经深陷其中,却不曾发现会议的效果越来越差。那么,到底该如何做,才能让会议变得更开放、有效而富有建设性呢?
- 看看高效会议有哪些原则
- 所有可以通过文件提前分享的信息,都不要带到会议上宣读,而改用简捷有效的文件分享方式发给所有人。
- 会议不应该是领导者检查信息和核对信息的场所,这样会浪费所有参会者的时间。领导者应该通过自身的亲力亲为,去了解在执行阶段公司到底发生了什么。
- 开会的唯一目的是解决问题,通过群体的智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形成一个团队,共同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而非相互推诿扯皮。
- 例会前的一些准备操作
- 明确高效原则后,在例会之前,由公司运营团队负责向各个业务部门收集议题,比如遇到的挑战和待解决的问题等,并把收集到的问题提前汇总并发给所有与会者,让他们提前思考和准备。
- 通常,在大会议中可能无法涵盖所有部门提出的议题,因此需要选择那些重要和紧急的,值得所有人在一起共同讨论解决的问题。
- 在会议进行时,还需要推举一位相对中立的主持人。另外,会议的流程可以经过设计,但核心在于对问题的澄清和提出建设性的解决办法。
- 经过四个步骤来真正做到高效会议
- 第一步,由提出议题者在限定时间内解释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背景因素。然后请议题利益相关者提出一些澄清性的问题,从而对问题背后的背景因素和目前的状况展开更深入的挖掘。
- 第二步,在经过若干轮的问答之后,要询问一下问题的提出者,这个问题是否需要重构。因为经过刚才的密集提问和回答,可能这个问题已经发生了改变,需要重新将这个问题换一个角度提出来。
- 第三步,需要让所有的提问者、参会者,尤其是这个问题的利益相关者,都提出解决方案或建议。给出的方案要言简意赅,切中要害。
- 第四步,让参会者在会议结束时谈谈收获和心得。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每个人都会有非常深刻的启发和体会,这是一个组织持续学习的过程,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来提升团队凝聚力。
07.专注于基础知识
- 先说一下背景
- 作为一名开发人员,需要不停地学习新技术。那么,我们应该学习什么样的技术?
- 开发者需要掌握最新的技术,每天学习编程语言、框架和库,知道的工具越新越好,但这一切都是在浪费时间。
- 观点介绍
- 技术的未来预期寿命与其当前存在时间成正比,每一段额外的生存期都意味着更长的剩余预期寿命。
- 技术存在的时间越长,学习它就越安全,对于技术人员来说,不要急于学习新技术,因为它有很高的消亡概率;时间是最好的导师,它会证明哪些技术值得学习,所以需要学会等待。
- 来看一个案例介绍
- 曾经,兹西佐夫的导师给他上了重要一课。导师建议他正确地设置优先级,把 80% 的时间花在基础学习上,然后剩下 20% 的时间留给框架,库和工具的学习即可。
- 只有深入研究项目本质,才会发现它们都是相似的:
- 编程语言是不同的,但设计是相似的。框架是不同的,但设计模式是可以通用的。开发者应该将宝贵的时间花在可移植的技能上,比如框架进化体系结构,干净的代码,设计模式、安全精简编码原则、容错模式、HTTP 和 REST 等技能上。
08.思考非管理时间
- 背景介绍
- 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市面上已经有许多呢!对于我们上班族来说,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天24小时。
- 其实剩余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并不是很多,大概就是2到4个小时。如果合理安排这个时间,是十分重要。
- 计划任务坚持多久
- 如果你因为一时激动,而定制4个小时的学习任务,那么你又可以坚持多久呢?只要时间一长,那么便会出现各种意外来干扰你的计划,虽然有的时候你的计划看起来是十分美好,可是那又怎样,没有结果的计划只能说是一张废纸。
- 而当你有多个目标需要实现的时候,最重要的不是去怎么管理你的时间,而是去思考时间。
- 思考时间的动力
- 完成每一项目标的真正动力是什么?这个目标是否是我想要的,我打算为实现这个目标付出多大的代价。要是我能达成这个目标会对我造成多大的改变和影响。
09.工作流程的模版
- 工作流程背景
- 背景说明,简要说明一下工作的背景,业务场景。通过背景更加能够了解到工作的意义!
- 项目名称,工作的项目名称是什么,概括说明!
- 计划阶段(Plan)
- 人员安排,描述一下人员是怎么安排的,用老板的四维描述需要使用多少人力,多少时间,完成到什么进度。
- 预算费用
- 必备物料
- 方案设计(D)
- 3C方案设计
- 方案说明
- 方案备注
- 实施阶段(Do)
- 实施方案
- 待完成事件列表
- 检查阶段check
- 处理阶段(Action)
- 发挥出色的内容
- 继续保持的内容
- 需调整的内容
10.四象限法则管理
- 四象限法则
- 重要且紧急(立即去做)
- 重要不紧急(有计划去做)
- 紧急不重要(交给别人做)
- 不紧急不重要(尽量不要做)
11.导师管理方法论
- 导师角色介绍
- 随着业务不断的发展,团队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为了让新入职的同学能更好更快速地融入集体发挥自身热量,需要老童鞋们特殊的关怀。
- 不同于公司层面的伙伴,偏重于公司制度和生活层面的内容。
- 导师 (Mentor) 的角色更像是游戏里的助手,让你能快速地接收任务,明白整个游戏的运转方式,然后不断的接受挑战,增长经验提升战斗力,然后独当一面。
- 导师管理整体节奏
- 第一月:第一、二周完成新人串讲、试用期目标的制定;第三、四周开始修复小bug、完成小需求,尽快进入状态
- 第二月:能完成小/中需求
- 第三个月:能完成中需求
- 第四个月起:可以完成中/大需求开发以及模块的重构任务
- 导师管理的流程要求
- Mentor需要对新人进行每日进度的沟通,确保方向正确
- Mentor还需要每周进行正式沟通,给予新人阶段性反馈和改善意见
- 新同学需要发送新人日报、并在新人日报WiKi中创建自己的新人日报内容,新人可以通过wiki去记录学习到的内容以及看到的问题,方便横向沟通(新人日报、周报持续一个月,一个月后相关内容记录到组内周报中)
- Mentor需要每周五发送新人周报,内容需要体现:时间(入职第xx周)、主要工作内容、对新人的阶段性评价以及后续的培养任务计划 (Mentor周报持续两个月)
- Mentor还需要对新人进行代码理解的指导,确保新人能够快速理解整个项目的结构并进行相关模块的新人分享
- Mentor需要对新人的试用期目标进行沟通和设定,保证新人有明确的工作内容和方向
- 导师管理的细节说明
- 不同的新人会有不同的性格,Mentor不仅需要关注新人的集体融入情况以及相关任务的进展状况,同时也需要有老童鞋的温度,在工作和生活方面都给予帮助和指导,提升新人的幸福感和目标感。
- Mentor需要不定时去询问新人是否遇到困难,是否需要帮助,有些新人可能会碍于面子等因素自己花费大量时间去解决某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大部分都是已知问题,确保新人不在环境等低级问题层面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
12.打造工程师文化
- 你知道什么是工程师文化吗?
- 弹性的工作时间、优雅的办公环境、穿着自由且随意、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工程师们说了算……这些显然不是,它们只是工程师文化的表象,而非本质。
- 来看一个案例
- 有些互联网创业公司对外号称弹性工作时间,但当员工做完当天工作并按时下班时,老板却认为这些员工不够努力,但又束手无策,只能在内心里埋怨。
- 当这样的事情屡次发生后,老板对员工会产生更加强烈的不满,离员工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从而不再信任他们。
- 真正的工程师文化是什么样的?
- 工程师文化是以共同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团队文化。工程师文化并非由工程师们自发创建,更不是工程师们的一种自嗨行为。
- 工程师文化是由企业文化所决定,企业文化由老板所决定,老板必须理解工程师这样的人群,才能把合适的工程师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才能真正领悟工程师文化的真谛,才能做成一家真正的互联网产品技术型公司。
- 可以抽象地认为,工程师文化只是一个代号,一种象征
- 工程师文化强调的是团队有目标、有分工、有协作,而且团队所解决的是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并非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更不是加班这种表面上的东西。
- 怎样打造工程师文化
- 工程师文化并非一个人或几个人就能打造起来,需要公司老板以及高管们的认同,自顶向下地影响并鼓励自己的团队。
- 如果你是一位技术负责人
- 你的老板却并太不懂技术,此时的你就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才能打造出良好的工程师文化,否则后面迎接你的将是一场噩梦。
- 作为技术负责人,打造工程师文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让老板理解软件开发是一项工程,需要工程师们一起合力完成,此外,还要让老板看清工程师的价值。
- 因为在不懂技术的老板眼中,工程师的成本是相当昂贵的,他们做的东西自己又看不懂,不知道钱花得有没有价值,工程师们每天都在做什么?
- 为何做一个项目不能直接开干,还要先去估时?估时会不会有水分?这些都是问题。
- 站在老板的角度去分析
- 技术负责人必须站在老板的角度去理解他,把他心中的这些顾虑全部排除掉,让他觉得软件开发是一项伟大而复杂的过程。
- 需要工程师们用科学的方法来避免风险,从而让项目得以顺利交付。如果忽略了这个过程,那么后面做的一系列事情,可能老板既看不懂,也不认为有价值。
- 当你让老板理解了软件工程以及工程师价值以后,接下来还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 让团队扁平,自己和团队一起工作;没有 Leader,只有 Owner;一切都以数据说话,分析数据的本质;可以加班,但拒绝无意义的加班。
13.思考需要流程化
- 能否把技能输出为流程
- 每次做成一件事情,学习一种技能,我都会想,能不能把这件事情设计成一个流程?那个针对不同的学习思考方法,能否输出成流程?
- 大到公司里新的项目,运营方针,小到个人生活里的各种细节,都会想办法从中找出「能够复制和迁移」的关键,用流程的形式把它固化下来。
- 流程该如何理解
- 可以是一系列步骤,可以是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套SOP,也可以是一张核对表……
- 不一定要书面化储存,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流程,我也会先梳理一下,然后记在脑子里,需要的时候按部就班去用就好。
- 一旦变成流程,也就意味着:当我再次面对类似的问题时,无需重复操心,可以直接调用我已有的流程来解决它。
- 流程的本质是什么
- 比起我花费脑力去分门别类地处理每一件事情,把一切都丢给流程,未必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省力、最小化「不必要的麻烦」的。
- 流程的本质是你自身「内在系统」的一部分,亦即你理解外部世界、处理新情境的一种加工模式。
- 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把新问题、新情境,内化进自己的系统里,成为自己系统的一部分。
14.忙碌中高效产出
- 先说一下背景
- 提起程序员,人们首先会想到加班、“996”等等。确实,多数程序员每天需要工作 10 个小时左右,无法平衡工作与生活。那么如何在忙碌中高高效产出?
- 创建“最重要任务列表”
- 一个人每天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并且有些待办事项可能没那么重要。
- 因此,你可以创建一个最重要任务列表,集中精力快速完成这些任务,并将此列表与常规待办任务列表或任务追踪系统区分开。
- 请记住,创建最重要任务列表的核心是使你在工作时间内尽可能地高效。
- 如果你能够完成 1-3 件至关重要的任务,那么其他任何事都将变成次要甚至是不必要的。
- 选择每日重点项
- 人的思想以动力为燃料,而动力被奖赏所驱动。每日重点项就像一剂催化剂,可以让人一整天都保持活力。
- 一天的重点项是自己认为这一日的“亮点”之处。如果,在一天结束时有人问你,今天最有意思的事情是什么,你希望自己作何回答?
- 当你回顾自己的一天,能给你带来一番刺激的最大成就是什么?这就是你的重点项。
- 对于重点项的选择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 紧急程度:今天最迫切要完成的事情是什么?
- 满意度:一天结束时,哪些重点项能给你带来最大的满足感?
- 喜悦程度:回顾这一天,哪件事情让你感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