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缺乏质疑的精神
- 02.科学家思维是啥
- 02.四个阶段的介绍
- 03.举几个科学实验
- 04.思维灵活性是啥
- 05.锻炼思维灵活性
- 06.正确夸奖大原则
- 10.课后作业思考下
- 为什么要学习科学家思维呢?学习科学家思维可以让自己能力更强。每个科学家都具有顶尖的质疑能力、思考能力和逻辑能力,所以,要培养的是像科学家那样思考,这是科学家思维的本质。
- 对于科学家思维到底是什么,很多书都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总结了一下,科学家思维分为提问、推测、验证和反思这4个阶段。
- 提问:非常自然的好奇心:“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大部分科学家的伟大发明,都是从提问开始的。
- 推测:提出一些假设:“虽然我不知道这是什么,但是我认为、我猜测它可能是什么。”“虽然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我调用以往的经验和知识来看,可以推测一下是怎样的。”
- 验证:提出假设以后,科学家会进行一些实践来验证,试试看、查查看这些推测是否正确。
- 反思:推测的结果势必会是正确或者不正确,无论正确与否,最关键的是反思。反思是对事情的复盘,也是为下一次做的更好做铺垫!
- ‘科学家思维模式’是求真证伪的一种科学性思维模型,它与我们普通人思维最大的区别就是客观追求事实,反本能、反立场、反观点。
- 第一个阶段提问。有意识地对自己进行提问、刺激自己的思考能力,就会自然而然地输出,同时也学会了提问。
- 互动性、开放式的提问型,会引导自己:这是什么?看一看,下面这个可能会是什么?
- 如果每天生活在一个固定的生活环境,你可能对好多东西都已经司空见惯,也失去了好奇心,但如果转换一下生活环境,去一些我们之前没有去过的地方,你很自然地又会激发出兴趣。
- 第二个阶段推测。条理性词汇引入,除了顺序,即“首先”“其次”“然后”等词汇,也要有意识地运用与推测相关的词汇或语句,比如“我认为”,“我也不知道,但猜测是怎样的”等。
- 这些词汇或语句的引入,能辅助明白是如何进行推测的。展示思考过程,遇到问题时,需要知道我们的思考步骤,比如:“我看到的问题是什么,如果我是你的话,我会怎么做。”
- 这个过程也是帮助如何提出一个假设,如何进行一些推测。大胆假设一个突破方法。先别管是不是有效,先假设有效。这个‘假设’其实是‘动力源’。
- 第三个阶段验证。全感官发展,体验时记得联系问题。在体验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描述出感受,以联系问题。所有的问题都是好问题,但我们如何找到答案很关键。
- 要给推测找‘理论’,这个理论可以是别人的经验总结,理论就是可以自我验证假设的支撑。实践是检验科学真理的唯一标准!
- 比如做项目,先找个小市场测试下;做产品,不得有个模板嘛;做研发,不得实验下数据验证。这个实验过程本质就是‘实践’,通过现实结果反向验证假设是否成立,理论是否能支撑。
- 第四个阶段反思。反思能力,希望能够把以前学的东西和新的知识联系在一起,这样我们的知识雪球才能越滚越大。每天写日记也是特别好的总结归纳方式。
- 不断的修正和反思,形成可被多方评量使用多面场景的方法论。这是反思的价值与意义。最后就是形成自己的经验认知体系!
- 提醒一下,在做科学小实验的时候,一定要记得使用科学家思维,不要急着像变戏法一样,一下做完实验看个热闹、挺开心,就结束了。不妨按照提问、推测、验证和反思4个步骤来启发思维。
- 可以先提问:“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鼓励进行推测:“我觉得会……”,然后,你说:“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动手验证一下,看看对不对。
- 最后,引导总结归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我们发现了什么?”科学小实验关注的重点不是结果,而是在过程中帮助锻炼自己的科学家思维。
- 思维灵活性是什么?根据环境变化,提出更优化的方案;开放式的思维;愿意从新的角度去重新审视问题;和创新精神有密切关联。
- 更加愿意去学习新的解题方法。读书的时候,有一些特别牛的“学霸”同学喜欢一题多解。我们觉得能答出来就可以了,但他们会去思考:“有什么更优化的、更简单的步骤?怎样进行一题多解?”这说明他们的思维灵活性更高。
- 假设性提问:推己及人,换位思考。这种提问可以运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生活中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都可以使用假设性提问。
- 无论有成功还是失败的经验,都可以进行回顾:“成功了,如果再来一次,如何做得更好,还有什么新的方法?”。“失败了,如果重来一次,哪里可以吸取经验?”。“发生矛盾了,如果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会怎么做?”
- 只夸孩子改变的品质
- 我们在夸奖时,容易脱口而出的就是“好聪明”,夸奖的品质不是别人后天努力可以改变的。如果一直以这样的方式夸奖,长此以往会导致孩子怕输、不敢接受挑战。因为他会觉得:我只有聪明才能被夸奖,那我要做的就是避免做任何让我不聪明的事情。当我们再夸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先问问自己:“我夸的这个品质,是他可以控制和改变的吗?”夸孩子聪明,不如夸“宝宝动脑筋”“宝宝努力”“宝宝刚才非常认真地完成了……”等,这些后天可以改善的品质。
- 使用描述性语句,强调努力的标准
- 我们通常非常习惯的夸奖就是“做得真棒”“画得真好”,别人不知道被表扬的地方到底是什么,也不清楚今后努力的方向。正确的做法是多使用描述性语句,强调需要努力的标准。比如,画画时,我们可以这么说:“我喜欢你画画时拿笔的姿势,很标准。”这样就知道:“原来是我握笔姿势标准,所以得到了表扬。”
- 不要轻易夸太容易完成的事情
- 遇到过一些家长,特别愿意夸孩子,即使孩子做了很平常的事情也会大夸特夸,有时还会配合鼓掌。这样高频率的夸奖,反而稀释了夸奖的宝贵性和激励性。当我们一直夸孩子,他就免疫了,今后我们夸奖的力道就会不足,所以一定不要轻易夸孩子太容易完成的事情。
- 不要过度夸孩子本来就喜欢做的事情
-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偏好,有的喜欢玩拼图,有的喜欢骑自行车、运动。如果是孩子本来就喜欢做的事,尽量少夸。因为过于频繁的夸奖会让孩子对自己做的事、自己的行为动机产生疑惑:我到底是真喜欢做这件事情呢,还是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扬才做呢?有的孩子会因此而改变对这件事情的看法,甚至变得不再喜欢做这件事了。
- 避免和他人对比的夸奖
- 我们要让孩子觉得:“我自己的努力过程更重要。”而不是把关注点变成一定要超过别人、赢过别人,这不应该成为孩子努力的动机。要让孩子觉得“我比从前的自己更好,我掌握了这个技能”,这才是最重要 的。如果孩子对于所有的东西都去争输赢,就会出现怕输、怕失败、好胜心过强的问题。
-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用这些夸奖的句式:“宝宝比哥哥完成的更快,真棒。”这会让孩子把关注点集中在和他人比较上,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 我学习时觉得质疑能力是很难的,说明这是我自己所欠缺的。我学完后,给自己的任务就是总结从明天起可以改变的3点,督促自己行动起来。
- 因此,今天的作业就是,学完本章后,你明天起就能改变的3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