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明朝历史的故事
目录介绍
- 05.朱元璋为何杀功臣
05.朱元璋为何杀功臣
5.1 自古历史就是如此
古代历史中“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事情很多,只是朱元璋的这一次最为突出而已。为什么是杀,而是不是贬,因为朱崇八要斩草除根,杜绝后患。
中国古代王朝的更迭,只有西汉刘邦和大明朱元璋是平民起家,其他大多是权臣篡位或割据政权逆袭。于是其他时期,开国之初的争斗更多在宗室之间,文臣武将去选择站队。
刘邦建国之后,也陆续收拾了那些威胁最大的异姓王们,剩下的那些列候,已经没有多少兵权了。周勃等诛杀吕氏,那是等到吕后去世后才敢的,而且因吕家也没有了领军人物,刘家也是空缺继承人。所谓特殊时期。
朱元璋的时代,打下江山的都是那些公候们,既有悍将,也有文臣。相比之下,皇子都太年轻了,没有战争经验。
虽然建立分封制度,几个年长的皇子驻守北部边疆,但这是为了太子朱标的布局。没想到的是,太子死了。
朱元璋决定立孙子为继承人,其面对的局面很复杂,即有叔叔们的虎视眈眈,又有开国功臣的桀骜不驯。这些是让朱元璋决定痛下杀手的内在原因。至于国家吗,人总是有的,从来不缺官。打天下一帮人,治理天下可以换一批,反正大股东是自己。
5.2 主要有四个原因。
第一,为后代子孙铲除出隐患,每一个朝代都怕有功高震主的人,如果有功之臣太多了,那他们的后代子孙们也会被他们这些功劳所庇佑,对于皇室后代们来说,他们就成了隐患。
第二,怕这些有功劳的臣子们凭借自己当初打天下的功劳而胡作非为,毕竟作为开国皇帝,当时他并没有稳固江山,而且他也明白一个道理,如果官员腐败,如果朝廷腐败,那么就还会引起民怨,到时候又引起别人造反,他可就是哭都找不到地方哭了。
第三,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们大多数都是草莽出身,所以对于朝廷的发展来说,他们的用处根本就不大,留着也是浪费官职,同时他又怕这些人侍宠而骄,到时候随便听别人的蛊惑,又生出了什么别的心思。
第四,击功臣们,如果只是贬谪,他还活着,他的威信还在,他的部下还在,于是有很多隐患。特别是当处理面积比较大的时候,以免他们联合起来搞事情。所以呢,老朱一狠心,都杀了吧。杀一个还不行,围绕着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各种扩大化,各种株连。于是持续不断的满门抄斩、诛灭九族。这种屠杀与恢复宫人殉葬制度是中国文明史的一次大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