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职场薪酬的看法
- 01.技能要高于薪酬
- 07.如何看待搞副业
- 10.别说其他的收入
01.技能要高于薪酬
1.1 外酬和内酬
在职业生涯理论中,对于薪酬有“外酬”和“内酬”之说,也就是“内收入”与“外收入”。
所谓“外酬”指的是企业给你发的工资、奖金、补贴、福利等,以及企业现在给你确定的岗位和职务,而“内酬”则指的是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获得的培训机会、成长的空间、职业资历、技能水平的提高等。
1.2 外生涯和内生涯
相应的,一个员工的职业生涯也就有了“外生涯”与“内生涯”之分,“外生涯”表示你现在的薪水与职务水平等,“内生涯”表示你现在的知识、能力和发展潜力等,是你现在所拥有的职业水平。
由此,不难理解,薪酬是大于薪水的,衡量收入的高低不仅要看“外酬”、“外收入”薪水的高低,更要看“内酬”、“内收入”的多少。
1.3 提升自己的内功
在职业生涯过程中,关注薪酬、待遇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但是,薪酬、待遇、职位之类的东西只是属于外职业生涯,外职业生涯的因素通常由别人决定、给予的,也容易被别人否定和剥夺。
企业今天能给你加薪,明天也可能给你降薪,今天给你升职,明天也可能会降你的职、免你的职。
而知识、能力、技能、素养、态度这些“内收入”,则主要靠借助企业的平台,自己持续努力地学习、探索和积累获得,这些并不会随外职业生涯因素的改变而丧失。
可见,“内生涯”是根本,“外生涯”是表象,“内生涯”是原因,“外生涯”是结果,“内生涯”决定“外生涯”,“内收入”决定“外收入”。
所以,我们应该眼睛向内,注重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这样才能在职业竞争中无往而不胜。
07.如何看待搞副业
搞副业合适吗
其实搞副业这事,如小马过河,有的适合,有的不适合,因人而异。有的人副业发达,甚至副业转正。有的人捡了副业的芝麻丢了主业的西瓜,明显得不偿失。还有的人为了追求副业收益被人狠狠收割。这些人,你仔细观察,其实都有。
副业要低风险试错
你对某个行业,某个领域极有兴趣,但你的机会成本非常高,你不想承担过高的转型风险,作为副业,可以在控制试错成本的前提下,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首先要设置止损点,严格止损纪律,然后尝试一下可能性,并得到真实的反馈,再进一步考虑是否继续或转型。
时间精力成本高
告诉你只要投点钱进去,就能躺着甩手分钱的,都是骗子,除非是你亲爹亲妈!你可能觉得,唉,我副业赚钱了耶,算算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赚点蝇头小利,值得么?
你知道职场上多前进几步能赚多少么?副业确实有一定价值,但对大部分人来说,提升自己职场竞争力,才是更具有效率和正预期的事情。
副业开始是兴趣
很有意思,很多成功副业转正的人,一开始,副业仅仅是兴趣,与收益预期完全无关。实际上我们发现,很多时候,你越是追求收益,你越容易被收割。反而是你追求真正的兴趣和表达的时候,收益会慢慢的找上你。
搞副业被割韭菜
韭菜三大特征么,贪婪,焦虑,缺乏耐心。这种想法,最容易被收割。无数所谓副业培训课程和副业导师都是收割这样的人。
你有兴趣,你有时间,你有想法,你想尝试,这都没问题,你说我就是缺钱,就是要快速变现,觉得你这样蛮危险的,不建议这样的人去搞副业。
不要去不劳而获
花一点钱,跟随别人投资,然后坐等分钱,有人问类似的项目靠不靠谱。特么的这么多赚钱的机会就缺你那点钱么,你想想还有什么是人家依仗你的。
再说深一点,就算这个事情真成了,你出了点钱,项目赚钱了,你觉得干活的人会心甘情愿的给你按比例分钱么?你知道这事多考验人性么?
10.别说其他的收入
在职场中,个人的财务状况和额外收入来源通常是私人信息,不需要向同事透露。
尽管你可能因为兼职、投资或其他收入来源而感到自豪,但过度分享这些信息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注意和误解,甚至影响到你的工作关系和职业形象。
以下是一些考虑为什么不要向同事透露你有工作以外的其他收入的原因:
- 引起嫉妒和误解。有些同事可能会对你的额外收入感到嫉妒,尤其是如果他们自己没有类似的收入来源。过度分享这些信息可能会导致同事间的不平等感和矛盾。
- 影响职场关系。同事之间的关系建立在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过度分享个人财务信息可能会破坏这种信任,导致同事之间的关系紧张或不和谐。
- 职业形象和评价。在一些人眼中,有额外收入来源的同事可能被认为不够专注于工作,或者贪图私利。这可能会影响到你在团队中的职业形象和被评价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