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先来看一个场景
- 02.管理沟通的框架
- 03.管理沟通的目的
- 04.管理沟通的内容
- 05.管理沟通的通道
- 06.管理沟通影响力
- 07.沟通稳定的因素
- 08.提高沟通的效率
- 看看下面的四项工作有什么特点:
- 技术开发工作:使用电脑、学习语言、设计算法、开发功能、遵循规范……
- 项目管理工作:明确需求、制定计划、把控流程、推动执行、通报进展……
- 和下级合作:分配任务、跟进进展、辅导帮助、激发动力、评价结果……
- 和上级合作:领取任务、领会意图、提供建议、申请资源、寻求指导……
- 你有看出上面这四项工作在工作对象上的差异吗?下面我们一起按顺序来看看,它们打交道的对象发生了哪些变化?
- 技术开发工作,主要和客观事物、自然规律打交道。客观事物和自然规律的特点就是确定性、精确性和稳定性。也正是对这些特性的掌握程度,才能体现出我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水平。对于这些客观的、稳定的特性和规律,我们的信念是认识它、掌握它、遵循它和利用它。所以,精确、严谨、稳定,以及按照规则办事、讲逻辑而非情感和感受,是技术人的基本哲学。而且,越是优秀和出色的技术人,这些特质就越是明显。
- 项目管理工作。虽然项目管理不可避免地要跟各个角色的人打交道,但这项工作无论是目标,还是过程,核心都是做事,都是基于规则和规范的。换句话说,还是可以照规矩办事的。技术人从编程语言和技术框架的规则,转换为项目管理的流程和规范,对于价值观的挑战还不是颠覆式的,精确性、规范性、确定性依然可以很好地发挥价值。
- 虽然要不断地开会、沟通,不得不和人打交道,但是依然是在一个有规则的大框架下工作,“感觉还好”。正因为如此,项目管理是很多技术管理者的拿手好戏。
- 和下级合作。如果说项目管理还可以大幅度地依赖规则和规范来搞定的话,那么和下级的合作和沟通就变成了完全和人打交道了。人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因素”了,自然性、社会性、情感性交织在一起,再加上无时无刻的相互影响和波动,就别指望有什么流程和规则是可以用于和很多人的相处了,即便是和某个确定的人相处,都很难摸到规律,冲突和矛盾不断。
- 了管理者,要和一群人相处,如果说安排他们做事还有些规矩可以用的话,那么员工激励就很难用规范和规则来实现了。
- 从规则感和掌控感而言,和下级合作至少有一个因素可以利用,即你的职位和角色带来的职权。从权力角度讲,因为下级向你汇报,你对他们的工作有分配、知情、评价的权力,你可以主导团队的一些规则和文化。从视野角度讲,团队成员的工作都在你的视野范围内,所以你会有一种掌控感。因此,和下级的合作,虽然已经只有很少的确定性的因素和手段可以用了,却还不是完全没有。
- 管理沟通让我们技术管理者们痛苦的主因是确定性和规则性的减弱,不确定性的大幅度上升。那么,我们能否从和人沟通这个不稳定的工作之中,找到一些稳定的因素呢?答案是有的,我们可以通过如下这个沟通框架来仔细探讨。
- image
- 从上、下两个红框可以看出,这个框架主要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面的部分是由“目的”“内容”和“通道”三个部分套在一起组成的,属于“沟通”的主体部分;而下面是“影响力”部分。
- 做任何工作都有一个初衷和目的,管理沟通也不例外。你可能会说,管理沟通林林总总,每个沟通场景都有不一样的目的,这个问题如何探讨呢?实际上,仔细想想你会发现,沟通不外乎如下四个目的:
- 建立通道。即建立沟通关系和沟通渠道,说白了就是你要和谁建立沟通关系,以什么方式和频度进行沟通。这就很像两个技术模块相互通信要建立“连接”一样。你刚接手某个团队的时候,需要跟上级、下级和合作的同级都建立沟通和合作关系,即是如此。
- 同步信息。也就是把相互不了解的信息同步给对方,让对方知悉了解此事。这个目的在日常沟通中非常常见,比如同步目标、汇报进度、通知通报等,即属于此类目的。
- 表达情感。有的时候,沟通只是为了表达某种情感,比如表达焦虑和压力、快乐和感谢,以及成就感等等。此时沟通本身就成了目的。
- 输出影响。在工作中,这类目的的沟通也是非常多的,比如提出建议希望对方采纳、管理上级的预期、和员工沟通绩效、向上级申请资源等等,都是希望别人能够采纳和满足自己的观点和诉求,从而达到输出自己影响的目的。
- 以上是沟通的四个目的。无论是向上沟通、向下沟通还是横向沟通的各个场景,你会发现都可以纳入到这四个沟通的目的中来。
- 对于一次沟通来说,清楚了沟通的目的,也审视了沟通的通道,接下来就是组织沟通“内容”本身了。内容的有效传递是很多管理沟通课程的探讨对象,大量的沟通工具、技巧和流程,都是为了解决信息的“不失真”,以确保双方领会对方的确切意图。
- 建立通道是沟通的四大目的之一。实际上,无论是不是作为沟通的目的,建立和审视沟通通道,是每次沟通都必须要做的,因为沟通通道是我们沟通的前提和基础。一般来说,沟通通道或叫沟通机制的建立,从四个要素着手:沟通意愿、事务需求、沟通风格和信任关系。
- 你可能会说,我们不是在探讨沟通吗?怎么就把影响力也扯进来了呢?我想说,我们通常所说的“管理沟通”,很多时候重点并不在“沟通”上,而在“管理”上。比如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绩效沟通”,这个沟通问题的核心其实在如何做绩效管理上,沟通只是绩效管理的一环而已。
- 可以看到在沟通这个不稳定的事物中,有哪些因素是稳定的了吗?觉得至少有这样四个:
- 管理逻辑。管理沟通问题,其实需要从管理逻辑和沟通方法两个视角来应对和处理。所谓的管理逻辑,就是从管理角色认知和管理方法来看待该问题处理的逻辑。这是可以随着管理认知和管理经验的不断积累而不断提升的,你的管理逻辑和管理判断力会越来越可靠,应对管理沟通也就越来越有掌控感,所以这是相对稳定的一个因素。
- 沟通通道。一个沟通通道的水平,主要体现在通道是否稳定,以及沟通是否顺畅这两点上。决定这两点的,就是你和对方的信任水平和默契程度,这两个要素也是会持续积累的,而且积累的水平越高,沟通通道的品质就越高,故而沟通成本就越低。因此,这也是管理沟通中,比较稳定可靠的一个因素。
- 工具流程。沟通有很多的工具、技巧、流程,对于最常见的向上、向下、横向这样特定的沟通场景,如果你能够持续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流程,那么这些你可以熟练使用的工具和流程,就变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要素。
- 影响力。影响力的积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其发挥作用的时候也是非常稳定的,尤其在说服影响的沟通中,你有多大影响力,基本就决定了你能影响什么样的人,以及多大的事情。所以,这也是沟通可以依靠的稳定的因素。
- 无论是同步信息也好,还是影响说服也好,如何才能轻松搞定,高效达成呢?关于沟通效率,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着手去提升:提升沟通通道的品质;提升沟通的技能。
- 提到,沟通通道的品质,主要是从稳定性和效率来衡量的。
- 所谓稳定性,就是这个通道是稳定可靠的,不会动不动就谈崩或断了联系,即使有点误会,双方也能够相互包容和谅解。在这个因素上,信任关系和信任水平就起了决定性作用。当你被对方充分信任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不必要的沟通都可以省掉了,这种合作当然高效。
- 所谓效率,就是这个沟通通道的效果和成本之比。所谓高效,是指双方只需要非常少量的成本,就可以达成很好的沟通效果。在这个维度上,双方的默契程度起了决定性作用。
- 沟通技能,使用沟通工具和沟通技巧来解决当下的沟通问题。有什么好用的工具吗?看了上面的案例你感受如何?
- 在沟通中,我们可以使用它来对齐彼此的信息、感受和意图,具体如下图所示:
- image
- 学过教练技术的同学一眼就可以看得出,这个工具的前三步,其实就是“3F”倾听,只是在相互倾听的基础之上,又走到了第四步,去确认有没有达成共识。
- 某项目原定于 6 月 7 日完成,可是实际到 6 月 9 日才完成,于是研发经理刘备就找负责的工程师张飞沟通。
- 刘备说:“咱们这个项目按计划 7 号完成,你 delay 了两天也不跟我说一声,我是最后一个知道的!”
- 张飞说:“我跟负责项目的产品经理孔明说了啊,他也觉得没问题,大家没有异议就行了呗,项目不是成功发布了吗!”
- 刘备说:“那也应该提前跟我说一声啊,我如果提前知道就会让子龙来帮你,最后也不至于 delay 两天。”
- 张飞说:“我觉得我能搞定,你不要动不动就让子龙来帮我,这是对我的不信任。要不是最近孩子生病我也不会 delay。即便 delay 了,我也和合作方都沟通好了,什么事都没耽误。而且我已经尽最大努力了啊,你还要怎么样呢?信不过我的话,下次这样的项目你交给二哥去做吧!”
- 刘备说:“我就是想让你提前告诉我一声,你急啥!”
- 张飞说:“你先急的好不好!”
- 即,对方说了哪些事实性信息?和你掌握的信息相比有没有什么不同?这是沟通的第一层,也是最基础的一层。如果双方连基本的事实信息都不一致,达成有效的沟通结果就无从谈起了。
- 来看看,在上述案例中,刘备和张飞的沟通是基于一致的事实信息吗?不难发现,对于这三点重要的事实:项目delay了两天完成;张飞没有提前和刘备打招呼;项目结果各角色都认同,没有耽误事儿。双方都认同,是没有异议的,可见他们沟通的基础信息没有分歧。
- 在发生意见和看法不一致的情况下,首先来对齐事实信息是必要且有效的。
- 即,对于上述事实信息,双方是什么样的感受和判断。由于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不同,所处的角色不同,惯用的思维方式不同,沟通的初衷也不同,所以,即便是针对同样的客观事实,双方的感受和看法也常常是不同的。这就是沟通中最容易发生分歧的地方。
- 我们还是通过前面的例子来看,基于同一个事实,刘备和张飞各自的感受和判断是什么。在刘备看起来:如果张飞提前告诉他这个风险,这个项目本可以不用 delay;而且,自己作为张飞的直接上级,最后才知道有这回事,无论怎么说,自己和张飞之间的协作方式都需要改进。在张飞看起来:delay 两天确实不应该,但也是不可抗拒的客观情况造成的,而且为了不给刘备添麻烦,自己主动协调好了各个合作方,并保证项目成功发布,刘备不但不领情,还一副信不过我的样子,显然在他眼里子龙更能干。
- 即,对方沟通的焦点在哪里,各自为了达到什么意图和目的。每一次沟通,都是基于某个特定的目的和初衷的,无论这个问题你有没有在沟通之前去刻意厘清,都是如此。
- 在前面的案例中,刘备沟通的目的和意图是想说服张飞,让他在以后的工作中,提前通报风险,而不是瞒而不报,他从来没有质疑过张飞的能力。而张飞的目的和意图是什么呢?他在表达一种不满,这种不满情绪的背后,是他希望刘备可以给他一些认可和鼓励,并信任他的能力。
- 所以你会发现,他们的意图并没有矛盾和冲突,这场沟通,完全可以达到彼此满意的结果。只是因为他们在沟通中,不在一个频道上,把事实、判断、感受、责任、原因、方案等统统揉到一起来说了:你讲事实他说原因,你说原因他说感受,你说感受他说逻辑,你说逻辑他说责任,你说责任他说解决方案,你说解决方案他说困难……最终就成了“鸡同鸭讲”,互相的不理解和不认同。